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4、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理解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影响 情感与价值观:
☆复习导入
(投影)列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比较项目 示意图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 方向 轨迹 周期 速度 角 速度 线 速度 生:略
(随学生回答呈现) 比较项目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绕转中心 方向 轨迹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地轴 自西向东:N逆S顺 纬线圈 1个恒星日 极点为0,其他各处相等,约为15°/h 太阳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1个恒星年 速度 近日点>远日点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承转)通过对恒星日与太阳日时长不同的理解,我们意识到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的。那么两者的叠加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或者说有什么地理意义)呢? (板书) ☆新课学习
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请同学们阅读图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的下半部分,说说什么是赤道平面、黄道平面?
生: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为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板书) 师: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那么,何谓太阳直射点?为什么说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呢?先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 (板图)光照图(类似图1.19)
(读图指导)L为地表A点地平面,与球半径R垂直于A点;
若A点为太阳直射点,接受太阳垂直照射,则L与图示太阳光线(直射光线)垂直于A点。 所以,图示太阳直射光线与球半径R位于同一直线上。
换句话说,太阳直射光线指向地心,与地表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活动)读图1.18,找出二至日时的太阳直射点,并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赤道,南半球?) 教师到下面跟踪指导,点拨
师:假设地球不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而是竖直着身子,即地轴与黄道平面垂直(黄赤交角为0°),那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还会变化吗? 生:略
师:那么“躺着身子”呢?
教师指导学生作图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师:正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请同学阅读课本16页第一段文字,填写下表: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次年春分 (随学生回答呈现)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次年春分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次年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纬线及纬度 赤道,0° 北回归线,23°26′N 赤道,0° 南回归线,23°26′S 赤道,0° 日期 太阳直射纬线及纬度
师: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板书)
(活动)在刚才填表的基础上,我们来完成课本16页的“活动”:绘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方法指导)
1、 等间距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南北回归线并标注; 2、 以赤道为时间轴,等间距标5个点,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
3、 在竖直方向上的适当位置分别标出一点,代表该日的太阳直射点; 4、 依次连接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
师: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一幅示意图来判断今天太阳直射点的大概位置及移动方向吗? 生:略
☆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了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绘制了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并由此掌握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学会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金榜直通》第9页第2、4、5题;第8页的例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1、3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教案(人教版必修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