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会穴中“血会隔俞”,为针灸界众所周知。膈俞降压法操作简便,只要找准穴位,双侧各埋1号皮内针1支,穴位找准,血压应针而降。冬季可埋5天,夏季因洗澡频繁可埋3天。起针后间隔1天,继续埋针。
膈俞 Geshu膀胱经第十七号穴八会穴之一(血会)。
定位:俯伏位,在七胸椎棘突下,当督脉至阳穴旁开1.5寸处取穴。 操作方法:
找好隔俞穴,皮肤消毒,用小镊子夹起皮内针,以左手拇、食二指向左右扒紧穴旁皮肤,将皮内针由膈俞穴中间向脊椎方面横刺,皮内针刺入,在表皮以内真皮之上,不能超越真皮,针尖要向脊椎方面刺入。针刺入后,剪胶布两块,一小一大,大者不过如指甲大,小者先贴在皮内针柄的下面以免针柄接触皮肤,然后将大块贴在小块胶布和皮内针上,压平即可。
皮内针如刺过真皮,患者会感到疼痛。针入以后应医手指在针上按压,如患者说疼即宜起出重新针入。
眼针肝区降压法:
眼针八区十三穴,已有专书,且许多针灸书及中、外针。
中医说“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肝开窍于目”阐述肝经和血液的密切关系。以眼针肝区降压,效果最快。测量血压,如果高于正常范围,血压计不必取下,即在眼的双肝区各刺一针,即再量血压,必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降压针法很多,我曾经提出降压十法。然而十法之中,以膈俞皮内针和眼穴肝区为最快。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病,有的病人患高血压数十年而不愈。经验告诉我们,一时性降压很容易,完全彻底治愈很难。还有的病人患顽固性高血压,用什么方法也不见下降,这种病人虽占极少数,在临床中也有时遇到。
十三、失眠特效穴
失眠是一种极痛苦的疾病,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夜间越失眠,白天越打盹,日久不愈,形成恶性循环,发生神经衰弱症。面色无华,精神萎靡,饮食乏味,头晕头痛,记忆减退等一系列症状,令人苦恼,应及时治疗为好。 穴位:
大椎,陶道,神堂,连续使用,疗效较好。另一处方针刺安眠穴,不效时可在安眠穴埋皮内针。
大椎dazhui 督脉第十四号穴
定位:正坐低头,在后正中线上,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约与肩平。
陶道taodao督脉第十三号穴
定位:俯卧,或正坐低头。在后正中线上,于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神堂shentang 膀胱经第四十四号穴
定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督脉神道穴旁开 3 寸处。
安眠经外奇穴
定位: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停止部颞乳突下凹陷直下一寸处。左右计二穴。
十四、翳风治牙疼
牙疼的原因很多,翳风穴所治的仅限于齿根骨膜炎的牙疼。其病源为药物治疗的并发症。
有齿根骨膜直接受冲撞,或常吹乐器,常含铁钉,常咬丝线等外伤性的;有细菌由齿髓侵入齿根骨膜传染性的。症状是有的化脓有的不化脓,疼痛是自发的,是连续的痛。在敲打牙齿时,疼痛就更加剧烈,这与齿髓炎不同,也是齿根膜炎的特征。
齿根膜炎,中医叫风火牙疼。治牙疼的穴位很多,一般针下关,颊车,也有针合谷或足三里、内庭的,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针入以后需要留针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才能止痛。而针翳风穴,有针入痛止立竿见影的效果。
翳风 yifeng手少阳三焦第十七号穴
定位:正坐位,在耳垂后方,当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取穴。以手压穴则觉耳孔中有牵引性微痛是穴。
操作方法:用28号1.5寸针,向前下方直刺入1寸,并作轻度旋捻以增强针感。疼痛已止,可立即起针。一般病人心理是希望多留一些时间,可实际则是针入而牙痛不止时可以久留。此穴针入立即止痛,久留与不留是一样的。
十五、首尾循经治疔毒
疔毒是一种由感染而发生的外科疾病,多发生在露出衣服外边的部位,而且都生在穴位各经的起止部位。最易生在手指尖,赤足的人有的生在脚指上、面部。
初起只是一个小红点,逐渐发生疼痛,伴有恶心、心闹、头晕等症状,血常规检验体现白细胞增高。
验疔方法,是用黄豆一个,放在嘴里咀嚼,如果品出有黄豆的腥味则不是疔毒,若嚼时并没有黄豆的腥味甚至是甜味,那就证明是疔毒,可以把嚼烂的黄豆吐出来敷在疔毒疮面。若没有嚼黄豆的校验,在疔毒上边涂点消炎的药也自然逐渐痊愈。
治疗方法,以针刺为最快。因为不论疔毒生在面部和手足都是各经的起止穴位或接近起止穴的各经起止邻近穴。判定是哪一经,则针其另一端的穴位。如疔毒发生在起端穴则针其止端穴,发生在止端穴则针其起端穴。起止穴或名首尾穴,针入以后,疼痛立止,恶心、心闹、头晕等症状立即消失。20分钟后再检验白细胞则恢复正常值。
还有在疔毒所起处有淋巴管发炎,一般叫做起红线。红线也是与经络走行一致的,所以章太炎说“经络就是淋巴”。
治疗淋巴管炎的方法也用针刺,用粗针或三棱针在淋巴管的前进的末端扎一针,挤出黑色的血液,其所谓红线自然消失。如果从发炎的淋巴管上每隔一寸扎一针,并挤出少许黑血,淋巴管炎消失恢复得更快。
十六、腹结通便
便秘是常见病,亦老年人的多发病。主要是结肠蠕动迟缓,粪便久积结肠不能排出,引起再吸收,使粪中之毒素入血液,上则口燥舌干头晕目眩,下而固结不能进入直肠。痛苦之状不可忍受。
操作方法:在左腹结穴埋一皮内针,往往当日排便。
腹结 fujie 脾经第十四号穴
定位:仰卧,脐旁 4 寸的大横穴,直下 1.3 寸,上与乳腺相对。
左腹结与下行结肠相适应,皮内针不断刺激结肠使肠蠕动加快则粪便自然容易排出。
十七、局部多刺治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多因抻、扭伤而起,易发于手腕、手背部,有大有小,往往数年不愈,或逐渐增长。针刺治疗,其法颇简便。 操作方法:
左手固定囊肿处,用0.5 寸短针,以 28 号为宜,右手持针根据肿囊的大小而酌用针刺之多少。一般在肿处以扬刺即中心一针,四周各一针,肿块大的还可以沿根部横刺之。或出粘液,用干棉球揩之。隔日一次,数次即愈。病例甚多,不胜枚举。
十八、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不痛,但音哑,久不愈。
穴名:喇嘛穴传自藏医,甚有效。
部位:在背后腋窝缝的缝纹头。 操作方法:
初诊以毫针刺少商,三棱针刺金津、玉液出血。隔日复诊时单刺喇嘛穴,深度 1 寸至 1.5寸因病人肥瘦而异。少商、金津、玉液点刺出血。喇嘛穴则慢慢旋捻,平补平泻手法三进三退至5 分钟。
以后单用喇嘛穴,隔日 1 次。留针 20 分钟再行前述手法,此手法旋捻要慢,不可使病人疼痛,隔 10 分钟行第三次手法。得气时针感下行至手指,再旋捻则上行直达于咽喉,病人感到轻快,再留10分钟起针。
初诊隔日 1 次,一周后每周两次,继则每周 1 次。以愈为度。 注意事项:
使声带休息,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要喊叫。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忌烟酒,讲话不宜太多。
再次郑重提醒:本文内容仅适宜针灸专业人士参考,其中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非专业人员请勿擅自施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彭静山针灸秘传十八绝招(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