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陈一筠教授的讲座:解读青春密码(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3-0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那么,从友情到爱情,有无截然的分界线?答案是“没有”。世界上无人说得出来这个界限。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关于结婚年龄的法律规定,但却没有关于爱情年龄的标准。每个人的成熟早晚不同,机遇不同,遭遇爱情的年龄也不可能相同。从古至今,既有“青梅竹马”之爱,又有青年壮年的热恋,还有夕阳黄昏之恋,同样可以美好。不过,爱情比起友情来,是更加成熟和稳定的异性情感,它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不可与第三者分享。爱情一般是以终身结合为归宿的。因此,爱情需要巨大的投入,时间、精力、智慧乃至经济。青春期正是爱情资本的积累期,是爱情之路的探索期,是投入爱情前的准备期。

爱情应当是一种美好的、激发双方进取向上的力量。两个相爱的人,一定是彼此珍惜、相互鼓励,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双方因为有爱情的激励,定会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完美,值得对方爱。如果是这样的爱情,无论发生在什么年龄,都值得祝福。然而,如果两人宣布相爱,有了爱情,但其表现却是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甚至逃学旷课,转入地下,做出伤害自己和对方的蠢事,那,只能证明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爱情,不过是相互利用或只为满足肉体上的需要而已。“我爱你”怎样变成了“我害你”呢!这样的所谓“爱情”,简直是对爱情的亵渎。青少年由于缺乏教导和指引,做出亵渎爱情的荒唐事,例子不胜枚举。家长们面对孩子说他(她)爱xxx,直接的反应不该是怀疑爱情本身,而是要询问和提醒孩子以什么行动来证明爱情和兑现爱的承诺。“听其言,观其行,促其进”,就是家长们面对少男少女之情应有的态度。因为父母无法规定孩子在什么时候萌生爱情。

在我国,关于爱情的积极意义缺乏宣教,媒介大力渲染不正当的两性之欢,使成人把孩子们之间的纯洁美好的爱情探索当作洪水猛兽,使得“我爱你”三个字要么成了儿戏,要么导致无耻。今天,该是为“爱情”正名、对少男少女实施关于爱情的科学和正确婚恋观教育的时候了。

三、建立“三道防火墙”,维护少男少女的身心健康

在青春期人生教育实践中,最具争论性的问题是关于避孕知识的讲解。我们知道,即使在甚为开放的美国,面对大量少女怀孕堕胎乃至少女做妈妈的现实,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艾滋病袭击青少年的现实,自由派和保守派就该不该大规模向学生传播避孕知识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自由派学者及社会人士主张大力推广避孕套,鼓励“安全性交”;而保守派则主张推行“禁欲教育”,倡导婚前贞洁,婚后忠诚。

美国性教育孰是孰非,我们很难判断;而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中性冒险行为的增多,少女怀孕以及感染性病艾滋病的事例屡见不鲜,究竟是讲“禁欲”还是讲“安全套”,也在学术界、教育界、公共卫生界和计划生育部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们在“青苹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建立“三道防火墙”的概念,至少在“青苹果”专家团队和部分教育合作者中得到了基本认同。

第一道“防火墙”:防止未成年人的性关系。应教育18岁之前的中学生,如何做到“洁身自爱”。对这一点,家长朋友们应当理直气壮、开诚布公地对孩子讲。18岁之前不能参加公民投票是因为没有达到本民族所规定的成熟标准,中学生不能发生性关系也是因为其心理、社会、经济方面均不成熟,无法承受性关系的后果。“春天就忙春天的事”,是每个青春期少男少女都应当懂得的人生规律。在讲“洁身自爱”时,我们不能否认少男少女的性欲望和性冲动,这是本能的生理现象,不受大脑和意志支配。但如何去应对欲望和冲动,则是要通过大脑和意志去回答、选择和行动的。男女性器官的接触,并不是排解性欲和性冲动的唯一方式,而是人生伴侣相爱的特定方式。因此,必须告诉青少年,除了性器官接触之外,还有其他释放性压力的方式,如升华、自慰、转移注意力、积极参与有异性在场的文体活动等等。还要说明,性欲作为一种本能现象,与食欲和睡欲相比是有所不同的。前者可以延搁、转移、消解。一个人30天不吃饭和不睡觉会生病或死亡,但是30天没有满足性欲的成年人既不会生病也不会死亡。这样的讲解是为了消除青少年的疑虑。此外,还要把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可能带来的N个消极后果讲明,让孩子明白“为什么”。

第二道“防火墙”:讲解避孕和紧急避孕。我们希望所有18岁以前的孩子都安全地呆在第一道防火墙之内,但有的孩子却不能绝对达到我们的希望。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小勇士翻墙而过了。我们难以预料究竟哪些孩子会越墙,所以还是需要给他们再建一道安全网。在讲解“生命的孕育和诞生”这一课时,孩子们已经从光盘上直观地看到了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情景,并且得知,如果父母不可以生第二个孩子的话,用哪些方法可以阻挡或避免精子与卵子见面,以及万一它们见面了,可以在72小时内用紧急避孕丸清除受精卵等等。这一课我们是以成年人的计划生育为背景的,不会让孩子感到是在针对他们,或赞同他们发生性关系,所以他们不会有羞怯感、触及隐私感或意欲尝试之感。他们得到关于避孕与紧急避孕的知识,“有备无患”,大多数孩子会在将来用上,个别孩子也许会在禁不住冒险时用上。至于避孕套的用法,口服避孕药的具体使用之类,就不在我们的课堂上讲,只是简单提及。这类教育对未成年人来说,带有一定的隐私性和个性化,不宜大张旗鼓宣讲。个别学生需要知道避孕和紧急避孕如何实施,应当向计划生育工作者、医院或药房的专业人员咨询。

第三道“防火墙”:关于终止妊娠。也是在生命教育课上,我们讲到避孕失败的问题。首先讲到各种避孕手段都不是万分可靠的,因此,如果有性生活的妻子,发现自己未按时来月经,要尽快到医院做检查;如果检查出怀孕了,又不可再生孩子,就选择做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根据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3个月之内终止妊娠相对安全。尽管人工流产并不是控制生育的好办法,只是避孕失败后不得不采取的补救措施,但三个月内去终止妊娠,毕竟比大月份引产安全些。我们还需要提及大月份引产对孕妇可能造成的伤害。

总之,我们既要帮助孩子建立道德屏障,又要把科学的信息向他们转达,让他们真正做到“知情选择”,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健康。

在“三道防火墙“的讲解中,我们也分别根据初中、高中、大学的不同学生情况作不同程度的讲解。对于那些涉及隐私的敏感细节,我们建议不在课堂上讲,而是由心理辅导老师和校医对个别有需要的孩子单独讲。其实,这类敏感话题由家长对孩子讲最适宜。

四,青春期性教育,谁该担当主角?

在履行青春期责任教育的责任中,关于学校和家庭谁应当唱主角的问题,直到现在仍未明确。

北京海淀区某学校在2000年曾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少女杀婴案。一个17岁的高二女生怀孕了,她自己不知道,家长没看出来,老师也未发现。这个女生就在她的卧室把孩子生了下来。她慌乱中拧断脐带把婴儿扔出了窗外。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震惊:一个17岁的高中生,物理、化学乃至天文宇宙的知识都不少,惟独不知自己身体的奥秘,不晓得生命是如何孕育和诞生的,更不懂得生命是不能扼杀的,杀害生命是犯罪的。这个孩子不得不为她

的犯罪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并承担刑事责任,被判关进少年管教所劳教两年。然而,人们不禁要问:谁来为这位少女的无知承担责任呢?学校吗?家长吗?《青苹果》刊物编辑部曾组织了专家、校长、家长、学生就此事件进行讨论、得出了如下基本一致的看法。

(一)关于性与生命的基本知识,作为科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应当在学校统一传授,

列入正式的课程表,从小学开始循序渐进地讲授。然而遗憾的是,国家教育部迄今都没有青春期性教育的课程指南,也未设置相关专业来培训此课程的教师。“性教育”究竟归德育处管还是归体卫处管,还在内部争论。教育部曾经不止一次地下发过关于“青春期教育”的文件,但总是含糊其辞,导致下面各行其是。我国“计划生育法”中的第13条规定过于笼统,未对青春期教育的性质作确定的说明。加之应试教育的压力,青春期教育的有无和优劣,不在学校业绩的考核之内,大多数学校不重视。因此,那位17岁少女的悲剧,应被视为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共同“渎职”的后果。目前,“渎职”的老师和家长何其多,少女悲剧还在日益增加之中。

(二)青春期教育中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教育,是较为个性化并带有隐私性的教育,主要应当由父母来承担。由于每个的孩子性发育的早晚和发育程度都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学校讲解了性生理、性道德、性健康的一般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家长还必须针对自己眼前的孩子发育状况、表现出的疑虑、接触网站信息的情况、与异性交往的动向甚至性冒险的迹象等等,通过与孩子敞开心扉的交谈,共同探讨一些与心理、情感、爱恋以及选择终身伴侣有关的问题。由于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亲密性和自然性,家庭气氛的轻松性,谈论隐私问题更适宜些。如果父母觉得有些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孩子心情紧张或敏感,可以选择在与孩子一同做某种家务时,不经意地放出话题,即使谈话进行不下去时,双方都不会觉得尴尬,因为手头的活儿

还在干,也很容易找个岔子转移话题。有些关于情感与性的话题,可以借读报或看电视时得到的信息巧妙地开头,与孩子讨论报上或电视中的人物或事件,这样不会让孩子感到与自己有关而难为情。父母还可以坦诚地向孩子讲自己年轻时的经历、经验和教训,让孩子加以评论。在这种民主与平等的家庭气氛中,孩子更容易轻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感受与疑问,父母就更容易了解孩子的“秘密”,而不用去做偷看日记、偷听电话之类的不文明、不尊重孩子的举动了。

显然,家庭中性教育和人生教育的条件是学校不具备的。一个班主任,面对四、五十名学生,他只能讲一般知识,很难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张三所需要的信息,也许是李四不需要的;而李四所需要的知识,也许张三早就有了。目前,学校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普遍落后于孩子的现实与需求,更得通过家长去弥补了。这就需要让家长首先学习青春期的相关知识,以便胜任教育者的角色。在北京、天津、重庆、成都、广州等地举办的“青苹果家长讲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由于种种情况,也有的家长不能或不善于与孩子沟通。孩子迫切需要得到的信息或行为指导乃至要采取某种应急措施,就得由咨询专家出面详细讲解和帮助了。这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校医室或社会上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机构所承担的角色,就显得极为重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陈一筠教授的讲座:解读青春密码(4)在线全文阅读。

陈一筠教授的讲座:解读青春密码(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2849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