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卫生防疫病宣传材料(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1-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病畜 水

把住病从口入关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各种卫生制度,尤其健全食堂卫生制度又是预防病从口入的前提。

1)、建立四不制度:采购员不买腐烂变质的各种食品原料;保管员不收腐烂变质的食品原料;炊事员不用腐烂变质的食品原料;炊事员不买腐烂变质的食品。

2)、建立四隔离制度:生的食品与熟的食品分开保管;成品与半成品食品分开保管;食品与杂物药物分开保管;食品与天然冰等 不洁物品分开保管。

3)、建立四过关卫生制度:用过的各种食具要一涮、二洗、三冲、四消毒(蒸煮)制度。

4)、炊事人员要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换洗工作服和衣服;勤理发、洗澡;勤检查食具与食品保藏是否符合卫生防病要求。

七、流行性出血热

(一)流行病学

1、流行情况:遍及全世界,主要为欧亚大陆,以我国发病率最高。

2、类型和特点:国内根据疫区分布,宿主动物、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将疫区分为3型。①野鼠型(或农村型、姬鼠型、经典型)主要分布于林区,垦区和农作物区。流行季节,人们进入上述环境,可感染发病。流行以散发为主,局部地区可出现点状暴发。发病季节主要为秋末冬初,5-6月间可有一次发病小高峰。临床病例较重,较为典型,病死率3-10%。②家鼠型(城市型,轻型,褐家鼠型)疫区主要分布于城镇,流行形式以暴发为主,流行季节主要为3-6月。临床病例较轻,病程短,病死率0.5-3.5%。③混合型:同一地区两型出血热并存。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和宿主,具备上述两者特点。

3、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是农村野鼠型出血热,大林姬鼠是林区野鼠型出血热,褐家鼠是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4、传播途径:①虫媒传播 主要为革螨,病毒可经卵传染。②接触传播 接触鼠类排泄物、分泌物,有损伤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③饮食传播 因进食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发生传染。④空气传播 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5、易感性和免疫力:本病隐性感染率低,仅为3.8-4.0%,故存在普遍易感性,发病以青、壮年为高,可能与接触机会较多有关,病后有较稳固的免疫力,少有二次发病者。

(二)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有五期表现

1、发热期:起病时寒战、高热、体温在39-40℃之间。中毒症状表现为体力衰弱,全身疼痛、头痛和腰痛,少数患者有眼痛,头痛,腰痛一般称为三痛。

2、低血压休克期:部分病人于发热期后,一般发生于4-6日病程。病人可出现手足冷,脉搏细,冷汗、烦躁、口唇和指趾苍白紫绀,呼吸紧迫和小便减少等症状。

3、少尿期:少尿期可随低血压休克期接踵而来,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

4、多尿期:继少尿期后,即进入多尿期,但部分患者亦可由发热期或的血压期直接进入多尿期。每日尿量超过2000ml为多尿,尿量高峰一般每日为4000-8000ml,亦有超过10000 ml。

5、恢复期:经过多尿期,尿量每日恢复至2000ml以下,即为恢复期。

(三)预防

1、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2、灭鼠防鼠 家鼠野鼠均为传染源应加以消灭。可采用机械,药物和生态灭鼠方法。死鼠须掩埋,防止鼠类侵入住宅。

3、防螨灭螨 用1—2%敌敌畏,40%乐果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1%液喷洒地面。不坐卧野外草堆。

4、作好食品卫生和管理,食具消毒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食具。

5、个人卫生和防护 疫区劳动或生活者应注意不用手接触鼠类和其他排泄物。保护皮肤,防止破损,破伤后要消毒包扎。

6、野外工作的预防措施 在施工前应作好灭鼠工作,搭工棚应选高地、向阳、干燥处。库房、厨房应与工棚分开,高铺不靠墙,铺下不放置食物。铺草应灭螨,作好食品卫生消毒。

八、性传播疾病

国际上列入性病的病种只有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我国目前主要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有:淋病病原是奈瑟氏淋球菌;尖锐湿疣病原是人乳头状瘤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是沙眼衣原体和T株支原体;梅毒病原是苍白螺旋体;爱滋病病原是爱滋病病毒(HIV);细菌性阴道炎是由加德纳菌和一些厌氧菌所引起;生殖器疱疹感染病原是单纯疱疹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病原是沙眼衣原体;软下疳病原是杜克雷氏嗜血杆菌;腹股沟肉芽肿病原是肉芽肿荚膜杆菌。

(一)爱滋病的流行特征

1、潜伏期长,感染者明显多于病人,由于HIV感染和爱滋病之间的间隔期平均为10年(5年着占25%,8年者占50%),因此HIV感染者得人数明显高于爱滋病病人。

2、爱滋病的性别比例因地而异。

3、儿童爱滋病和HIV感染者增多:儿童的HIV大多在3岁以内发病,最高死亡率发生在1岁以内。儿童爱滋病患者已占爱滋病病人总数1∕3。

4、我国爱滋病的流行特征:据有关报告,目前我国爱滋病年长速度达30%。2000年底,我国已累计报告爱滋病病毒感染者22517名,其中爱滋病病人880名,死亡466人,病人和感染者多数分布再农村地区。2000年一年,全国共报告爱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5201名,较上年增长了30%。根据专家们测算,我国实际感染爱滋病病毒人数已经在60万人以上。至2000年底共有26个省份在吸毒者中报告发现爱滋病病毒感染者,累计报告数字15991例,占全国感染者报告数的71%。

(二)传染源

1、妓女

2、同性恋∕双性恋者

3、性生活混乱者

4、吸毒者

(三)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2、血源传播①可通过输血传播病原体②静脉注射所用的针头、针管或器皿没有彻底消毒,带有HIV。

3、母婴传播①宫内传播:母亲血液循环中的HIV通过羊水绒毛组织或脐血引起胎儿病毒血症;病原体也可由外阴经孕妇产道、子宫颈口抵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宫内感可造成流产、死产或早产,即使胎儿存活也常有严重先天缺陷。②围产期:在分娩过程中,小儿通过感染的产道时吸入或直接接触了宫颈上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而感染。也有人认为乳汁喂养和唾液因素可能是围产期传播的一种方式。

九、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呼吸道症较轻而发热乏力等中毒症状较重。病程3-4天。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而引起流感反复流行大流行。

(一)流行病学

1、传染原 主要是患者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 主要经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4、流行特征①甲型流感:常呈暴发或小流行可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新亚型的大流行,发病率高,形成明显高峰,流行期短。但第一波之后还可有第二、三波,常沿交通线迅速传播先集体,后散居,先城市后农村,患者年龄多在20岁以下,新亚型流行则无年龄差别。②乙型流型:呈暴发或小流行。③丙型流行:常为散发。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3日(数小时—4日)

1、典型流感:急起畏寒高热,显著乏力,头痛、身痛,轻度咽干痛,胸骨下烧感,可有鼻衄,腹泻水样便。急性热病容,结膜外眦充血,咽充血轻,肺部可闻干鸣音。发热多于1—2日达高峰,3—4日内热退,但乏力可持续2周以上。

2、轻型流感:急性起病,发热不高,全身与呼吸道症状都较轻,病程2—3日。

3、肺炎型流感:主要发生于老年、幼儿或原有较重的基础疾病与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初起如典型流感,1—2日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高热、衰竭、剧咳、血性痰,继之呼吸迫促,发绀。双肺布满湿鸣,而无肺实变征。线检查双肺弥漫性结节性阴影,以近肺门处较多。痰培养无常见的病原菌生长,易分离处流感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5—10日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而死亡。

(三)并发症

1、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或支气管炎。

2、细菌性肺炎:流感2—4日后,高热、剧咳、脓性痰、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湿罗音,或肺实变征,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痰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

(四)预防

1、隔离消毒:疑似病人进行适当的隔离与治疗。

2、消毒:在流感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喷洒漂白粉液。

3、疫苗预防:①流感灭活疫苗有单价与多价疫苗。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反应较轻,效果较好,血清抗体水平高,呼吸道局部抗体则较少。接种对象:主要是老年,婴幼儿,孕妇,患有较严重慢性基础疾患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基础免疫为皮下注射两次,间隔6-8周。成人每次1 ml。在秋季进行,以后每年秋季再加强免疫一次,皮下1 ml,如换用新型疫苗应重新作基础免疫。灭活疫苗现已能成批大量生产并用于预防接种。②流感减毒活疫苗:此苗为单价疫苗,经鼻腔雾引起上呼吸道轻度感染而产生免疫力。其血清抗体水平不高,但呼吸道局部抗体较多。接种对象为健康成人与少年儿童。禁用于前述灭活疫苗的接种对象。用鼻腔喷雾法,即双侧鼻腔各0.25ml。

十、食物中毒

常见有毒食物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情况:1、因为食品被某些病原微生物污染,常见为细菌、病毒、霉菌等污染。2、微生物污染食物后,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和某些霉菌毒素等,而被人们摄入后中毒。3、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中,达到了中毒剂量。如重金属和农药的污染。此类食品起着机械携带毒物的作用。4、某些食品本身就含有有毒物质,如含氰甙的果仁、河豚鱼的内脏等。5、因食物发生生物性、物理性或化学性变化,产生或增加了有毒物质,如食品酸败,高温熬炼油脂,发芽土豆,陈腐蔬菜以及高组胺鱼类等。6、由于某些形式与无毒食物相似,而实际有毒,误认为一般可食的食物,如毒蕈等。

常见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性暴发,也可为散发,其种类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共同特点:1、很多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多数在24小时内)同时发病,也就是发病急速,呈暴发型。.2、胃肠道是病因物质首先接触作用的器官,所以胃肠道症状是食物中毒常见和早期的症状。3、在调查过程中,可发现所有患者在患者相近的时间内共同吃过某种食物。4、不传染,无余波。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后,发病则很快停止蔓延。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1、根据国内外统计,在发生的各种食物中毒中,此类中毒者占食物中毒总起数的30~90%,占中毒总人数的60~9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卫生防疫病宣传材料(2)在线全文阅读。

卫生防疫病宣传材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27997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