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UPDATING
把外秦淮河提升到城市未来重要的公共空间轴的高度,致使过多的高层住宅项目集中在河两岸。它们一方面在用地结构上没能为未来滨河地区的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留下足够的空间,一方面在环境景观塑造上缺乏统一控制。另外堤岸建设仅考虑防洪,缺乏对景观和生态的考虑。
南京市规划部门一直对外秦淮河和明城墙的保护整治十分重视。2002年4月,市政府提出了“让秦淮河成为一条流动的河、美
1 凤凰桥—挹江门区段在南京明
城墙风光带的位置
2 《金陵四十八景图》之石城霁雪
丽的河、繁华的河”的战略目标,为明城墙的保护、外秦淮河及城墙周边环境的治理改造提供了政策基础。
我们提出:改变现状城市消极背向外秦淮河发展的模式,转向以外秦淮河为公共空间轴的城市格局(图6)。通过合理的整治与改造使外秦淮河及其滨河地区成为配套设施先进、服务于全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市民日常生活的综合性轴带,展现南京现代都市形象,整合城市、历史、自然环境资源。
3 石头城旧影
其次,确立保护与利用独特的历史、自然环境资源的原则。 明城墙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重要的国家级文物,也是构成南京古城空间格局、风貌特征的核心要素。本次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妥善保护地段内的城墙及其附属的山体水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们提出:保护“河、墙、山、城”格局要素,展现城墙及其环境,突出整体风貌;综合现状条件和城市未来发展需要,调整用地、改善交通,努力使明城墙及其周边地区成为面向全市的、重要的、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场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将其发展成南京历史、文化旅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文化、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相关地区的开发。具体原则如下:
1. 严格保护国家重点文物明城墙。对现存墙体部分,消除威
4 石头城改造前的状况
胁城墙安全的隐患。对于墙身已坍塌的遗址部分,保护山体绿化植被,禁止任何建设活动,保持城墙遗址景观的连续性。
2. 在大范围内治理相关水系,恢复其生态活力;采用橡皮坝提高和控制外秦淮河水位,为本地区的整治创造条件;处理好外秦淮河防洪要求与滨河环境亲水性的矛盾。
3. 从河、墙、山、城的大尺度要素构筑整个滨河景观;梳理区段内的空间结构,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绿化形式与树种的选择要反映地方性,与城墙、山体、河岸总体景观及功能活动的密切结合。
4. 统一改善滨河两岸的道路交通条件和环境,提高区域可达性,加强两岸之间步行联系,方便市民使用。
5. 准确把握地区内各段的内部及周边环境特点,因地制宜,谋划各段主要功能和环境设计立意,使各段既统一,又各具特色。
6. 结合景观资源分布,设计水陆多条风景游览线路与整个明城墙风光带相连,挖掘“河、墙、山、城”多层次景观魅力。
7. 在全市范围内寻求经济平衡的原则下,结合各段区位和环境特征,积极引入商业功能,挖掘开发潜能,激发地区活力。
三、石头城重点区段的设计
在全盘统筹的前提下,方案将整个地区分为四个区段,分别提出了规划设想。其中包括:(1)凤凰桥-石头城-草场门桥段,(2)草场门桥-电视塔-定淮门桥段,(3)定淮门-高层公寓西侧段,(4)三岔河桥-挹江门桥段(图7)。初期方案采取了较理想的思路,希
5 电视塔附近的临河工业
6 从背河转为向河发展的城市格局
建筑学报
8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b南京明城墙滨河地区的整治改造_张杰(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