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环境不同所至。 地图资料和统计资料是前人劳动的可靠结果,在判读中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但必须结合现有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实地调查资料,限于某些地区或某些类别的抽样,不一定完全代表整个判读范围的全部特征。只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应用、正确判读。
(4)参数分析 参数分析是在空间遥感的同时,测定遥感区域内一些典型物体(样本)的辐射特性数据、大气透过率和遥感器响应率等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达到区分物体的目的。 大气透过率的测定可同时在空间和地面测定太阳辐射照度,按简单比值确定。仪器响应率由实验室或飞行定标获取。 利用这些数据判定未知物体属性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用样本在图像上的灰度与其他影像块比较,凡灰度与某样本灰度值相同者,则与该样本同属性;其二,由地面大量测定各种物体的反射特性或发射特性,然后把它们转化成灰度。然后根据遥感区域内各种物体的灰度,比较图像上的灰度,即可确定各类物体的分布范围。
3.1.4.3影像目视解译的步骤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特点,我们在图像解译过程中,应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先线形后图形的工作过程来进行图像解译。
从已知到未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遥感图像解译必须遵循的原则。 ―已知‖就是解译自己最熟悉掌握最准确的地类、地物, 如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直观的地类、地物。所谓的未知是指图像上的影像显示, 根据已有的解译标志,来判断出的地类、地物。
先易后难是指易识别的地类、地物先确认, 然后根据客观规律和影像特征、权属界线等相关条件,推理、判断确定地类、地物的过程。
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 先图形后线形等步骤亦属先易后难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土地调查过程中,应掌握整个作业区域的基本情况,确定整体的轮廓,根据区域地类组成特点,逐渐深入,逐步细化地类、地物。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图是由图斑组成的,划分图斑的骨架是线状地物,因此我们应首先判断线状地物,然后再填充由现状地物分割图斑的地类。
例如, 我们在作业某一区域时,首先应知道地域特点是农区、山区、还是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遥感与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实习报告(1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