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步诊断:
1.1 询问该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具体情况,分析相关原因,得出初步结论:是否是遗传类疾病;(1分)
1.2 观察该患者的皮肤纹理具体情况,获取相关数据,得到初步结论:有可能是哪类遗传类疾病;(2分)
2. 遗传学实验检验:
2.1 通过巴氏小体检验是否于性染色体相关:观察巴氏小体的含量受否异常;(2分)
⑴ 取材:用牙签从口腔两侧颊部刮取口腔粘膜细胞,置于空气中自然干燥; ⑵ 固定:将载玻片放入固定液中固定,取出后空气干燥;
⑶ 染色:滴加苯酚品红染色液数滴染色;
⑷ 冲洗:自来水冲洗载玻片,冲去多于的染液,吸干水分;
⑸ 镜检:观察X染色质的形态,计数其中具有X染色质的细胞数;
⑴ 取材:拔取带毛囊头发一段
⑵ 酸解:采用5M HCL或45%乙酸解离6分钟
⑶ 剥取毛囊:用大头针或解剖针尖端捣烂;将组织细胞均匀摊平;
⑷ 染色:晾干后用苯酚品红;
⑸ 压片观察:观察X染色质的形态,计数其中具有X染色质的细胞数;
2.2 通过核型分析检验是否属于染色体疾病: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特征受否异常;(2分)
2.2.1 染色体数目统计:根据患者染色体相片,确定染色体数目,目测相片上每条染色体长度,按长短顺序初步编号;(1分)
2.2.2 染色体测量:用尺逐个测量每条染色体长度[长臂(q)长、短臂(p)长],计算出各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值及着丝粒位置;(1分)
2.2.3 核型图:核型分组排队原则:⑴ 按染色体由长到短同源染色体重新编号,由左向右顺序贴在纸上;⑵ 着丝点排列在同一水平线上,短臂在上,长臂在下;⑶ 着丝粒类型相同,相对长度相近的分一组;⑷ 同一组的按染色体长短顺序配对排列;⑸ 各指数相同的染色体配为一对,即成为染色体核型图。(5分)
2.2.4 排列好后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其核型是否正常,从而确定是否为染色体异常类的疾病。(1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南师大遗传学试卷(A)参考答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