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时间与题干不一致,是在20年代;B项说法错误的,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而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1918年中共并没有实现第一次合作。
【答案】C
第2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
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解析】由时间信息可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前夕,结合其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转移的内容说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阶段基本结束,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无从体现;D项应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B
(2010·山东文综·13)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
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解析】A项是胡适的观点,提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的观点,不可能是毛的观点;C项所理解的“具体”是不对的,这地方毛指的“具体”应指中国具体的国情。也就是他认为不能机械的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与中国实践相结合。D项没有提到。
【答案】B
(2007·广东文基·24)“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解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四(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