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要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两则》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精典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王戎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的才智过人,将计就计,破除迷信;蔡恒公自我中心,刚愎自用,扁鹊,乐于助人;纪昌的学习是得其精髓,又不失创新的,飞卫让徒弟去真正地得到摸索的机会,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独特的感受。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理解感2 受人物的形象。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揣摩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 2 1. 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2. 分角色朗读,把握情境,体会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3.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 本课一篇纯粹的古文,教学生朗 25王戎不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取道旁李 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诵文章。 26西门豹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治邺 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27 ? 本课两首寓言故事,其中扁鹊、蔡桓 16 / 385
1 重点是读懂故事的
故事二则 公、纪昌、飞卫这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故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内容,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理解其中的寓意。 习作 本次习作主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选一件让你心跳的事来写。重点是把当时的过程写清楚,还有自己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写出来。 1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你经历的是怎样的一件事,让你心跳的以及你当时的感受,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口语交际 1.讲历史故事时的要点。 2.卡片提示中应该呈现的内容。 3.如何呈现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 语文园地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重点注意课文中提示顺序的词语的运用。 2.掌握形近字。 3.注意易写错字,一会把句子写具体的好处。 4.学习正确书写。 5.积累形容长相的词语。 通过讨论和表演等方式呈现。 2 指导学生进行识字练习掌握识字方法,抓住时间提示语,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1 观 潮
课题 1、观潮 课型 授课 时间 讲读课文 2课时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教学 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目标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17 / 385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难点 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教学 横贯”等词语。 目标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与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大海对比让学生知道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导入 ( )分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们称颂,同时,为学生钟 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学习语文的氛围,。】 潮 》(板书课题)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 (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新课 同点。 教学 荡荡、沸腾、涨潮…… 【设计意图:在学( )分钟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根据、踮脚、恢复…… 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 18 / 385
(4)出示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生对字词的掌握。】 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 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19 / 385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笼罩(lónɡ lǒnɡ) 霎时(shà sà) 屹立(qǐ yì) 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lǒnɡ zhào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 辽阔 1.我家门前有一条( )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 ),物产丰富。 平静 宁静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 4.海滨的夜色多么( ),多么美丽!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浩浩( )( ) 山崩( )( ) 人声( )( ) 若隐( )( ) 【答案】 一、lǒnɡ shà yì dǐnɡ 二、潮头 逐渐 顿时 笼罩 三、1.宽阔 2.辽阔 3.平静 4.宁静 四、荡荡 地裂 鼎沸 若现 第二课时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教学 目标 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0 / 38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