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个观点源于美国行政学家F.J.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说p1
2、行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力和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权利不同,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相对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而言,它则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等特点p5
3、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总称p7(名解)
4、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p8
5、行政法的渊源很多,为了把握其脉络,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渊源和特殊渊源两大类 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按照制定主体、效力层次、制定程序的差别,可分为: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d.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可以分为: a.法律解释b.国际条例、惯例p8 6、行政法的分类p10
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对行政法所作的划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对行政法所作的划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对行政法所作的划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监督行为法 7、行政法的特点p12
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点: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和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行政法在内容上的特点:a.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b.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8、行政法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p14
9、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手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名解)p16
10、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a.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c.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d.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e.行政法律关系争议往往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决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先行加以解决,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原则上是可供争议当事人选择的最终机制p19 1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p28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则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A. 行政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合法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a.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存在 b.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不得违法
c.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B.行政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湿度、合乎理性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行政机关根据其合理的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名解) 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 a.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b.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c.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对待 d.符合自然规律 e.符合社会道德
C.行政应急性原则
应急性原则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1、存在现实紧急危险2、非法定机关行使了紧急权力,事后应由有权机关确认3、行政机关行使紧急权力,应受有权机关监督4、紧急权力的行使应该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5、应急权力造成个人或组织权益受损,事后应予以一定的补偿。) 12、西方学者霍兰德甚至把宪法典叫作“静态的宪法”,而把行政法叫做“动态的宪法”p38 13、行政法的作用p38
就同属于法的范畴这一点而言,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一样,具有法的规范作用和一般社会作用行政法作为一门独特的法律部门,具有如下两方面独特的作用: A. 行政法具有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的作用
行政法对行政管理的保障主要是通过确认和赋予行政机关管理权能来实现的,体现为: 第一,行政法确认行政权的相对独立性,确认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享有和行使
第二,行政法确立行政机关相对于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行政权力,并赋予行政权以优益性、强制性等属性
第三,行政法保障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的管理权 第四,行政法保护行政机关在特别情形下的活动
第五,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行政法不断确定新的行政权能
B. 行政法具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
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是指以公民或组织身份为前提的各种权益,包括个人权益、合伙权益、法人权益以及其他组织的权益
行政法对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来实现的。首先,行政法创设的以民主、公正为主要价值目标的行政程序制度帮助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影响行政决策,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其次,行政公开制度、行政申诉制度、国家赔偿制度等,也都是行政法创设的,用来保护公民、组织、合法权益的制度。这些制度的确立和有效运作使行政法保护公民、组织合法权益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行政法的上述两方面作用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互相依赖,不可偏废 14.信赖保护原则
(1)信赖的基础是政府的一定行政行为。(2)相对人信赖政府的一定行政行为.(3)相对人的信赖是正当信赖。故在以下情形下,相对人的利益不值得保护:
①行政行为存在重大明显的违法情形;
②行政行为的一般违法是相对人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的; ③行政行为是因主张权益受损者以不正当方法或提供不正确、不完整资料而作出的。 信赖保护方法:一是存续保护的方式;二是为补偿保护的方式;
15、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一)价值p22
(二)涵义:是指国家有权机关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多种关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行政法律关系是基础(2)二者可以互相影响(3)非对等性是倒置的 (三)特征
1.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3.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具有非对等性。
第二章
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名解)p50
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
3、行政职权包括以下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决策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司法权。
2、行政优先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行政主体许多职务上的优先条件,即行政权与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权利在同一领域或者统一范围相遇时,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名解)p58
。行政优先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先行处置权。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行为的推定有效(公定力)。
3、行政职责的概念和内容p59
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所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名解)
行政职责的内容: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必须履行的义务,因此不能放弃和违反,否则会引起对法律责任的追究。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其主要内容包括: a. 依法履行职务、遵守权限规定 b. 符合法定目的 c. 遵循法定程序
确立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
1.是依法行政的需要;2.是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3.是确定行政诉讼被告的需要;4.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连续性、统一性的需要。
4、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即狭义上的人民政府,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以及相应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指挥和监督的国家机关(名解)p65
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有:(1)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权威性;(2)具有执行性和法律从属性;(3)具有相对独立性;(4)具有适应性和创造性;(5)具有统一性和层组性。(6)具有社会性、专业性和服务性。
5、中央行政机关包括:(1)国务院(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4)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5)国务院的办公和办事机构。其中(1)--(4)能够成为行政主体,国务院办事机构在通常情况下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p70
我国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的特征和区别
1.行政授权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文授权规定为依据。
行政委托也必须依法进行。不过,这里的“依法”,不如行政授权那样严格,即在某些行政事项范围内,应当有法律关于委托的明确规定,如税收、行政许可等;在另外一些行政事项范围内,只要不违背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即可实施委托,如物价、卫生、治安等方面的监督、检查行为。
2.行政授权必须符合法定的方式。具体的行政授权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但至少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有时法律、法直接授予职权,有时法律、法规规定由特定的行政机构授与职权。
行政委托的法定方式,都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以较具体的委托决定来进行的,有关行政委托的事项范围、职权内容、委托时间、委托人和被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等,都将在委托决定中予以明确。 3.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使被授权的组织取得了所授予行政职权的主体资格,成为该项行政职权的法定行政主体。这里的被授权组织指的是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 2.行政机构的特征
(1)行政机构是一种行政组织。
(2)行政机构设立的法律根据,多为行政组织法,也有其他法律、法规,但其设立的过程,都是指行政组织内部程序,并由相应行政机关根据需要和精简原则而决定。 (3)行政机构依照法定授权,方能成为行政主体。
(4)行政机构通过法定授权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并不意味着其同时取得法律上的其他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行政机构在取得行政主体资格以前,只是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通过法定的授权,行政机构在授权范围内具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但其依然不具有一般性法人资格和地位。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获得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p87
7、广义上的公务员法,是调整公务员职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公务员制度法制化的基本形式(名解)p87
8、除了“行政系统”的公务员外,还包括以下系统的公务员:政党系统的公务员;权力机关系统的公务员;政治协商会议系统的公务员;审判机关系统的公务员;检察机关系统的公务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系统的公务员等等p88
9、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在编制限额内按照相应职位空缺的要求和法定的程序择优录取p91
10、公务员考任形式是行政系统生命力的最基本源泉的保障p91
11、行政相对人或称行政相对方,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共同构成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另一方当事人(名解)p107
(三)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考任、选任、委任、调任。 (四)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变更 晋升、降职、交流、撤职。 (五)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消灭
开除公职、辞职、辞退、调出、退休、离休、被判处刑罚。 三、公务员的权利
l.身份保障权;2.依法执行公务权;3.获得劳动报酬权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的权利;4.参加培训的权利;5.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6.提出申诉和控告的权利;7辞职权。 四、公务员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的义务;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的义务,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义务;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5.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的义务;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义务;7.公证廉洁,克己奉公的义务;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五、公务员的责任
一般包括接受身份处分、行政处分、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四种
第三章
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名解)p118 2、行政行为的特征p119
a.公共服务性 b.从属法律性 c.裁量性 d.单方意志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行政法串讲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