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底盘的各种布置形式。 教学重难点:汽车底盘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同学生们认为心目中的汽车应该是怎样的?(或者说组成)
导入新课:汽车是由发动机、底盘、电器设备、车身等组成。 底盘:1、传动系统 2、行驶系统 3、转身系统 4、制动系统
底盘的功用:用于承载发动机、车身、电器等,并传递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其本身的各种机构传递到车轮使汽车行驶。
一、 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几乎都把它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机械制造、电子技术、橡胶工业和城市道路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50年代,汽车设计主要考虑人体工学和汽车外观完美的流线型。
60年代,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的频发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汽车底盘改造了制动装置,也添加了许多安全装置;
70年代,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是汽车业的重大问题。底盘设计应考虑如何减少行驶阻力,此时以机械控制和液压控制系统为主。
8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底盘也采用了许多电子控制技术。
如今,汽车底盘已经引进了电脑控制技术,使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大大提高,尤其在汽车的安全性和操作智能化方面更加突出。
二、 底盘技术的发展
底盘工作性能的好坏影响到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安全可靠性。
三、 电子技术在底盘上的应用
电子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底盘技术的发展,近现代出现的事故使得驾驶员、乘客的死亡率越来越低了。
主要有哪些电子技术呢? EAT:电控自动变速器 ABS:
ASR:防滑转电子控制系统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
2
四、传动系的功用:将发动机经飞轮输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并改变扭矩的大小,以适应行驶条件的需要,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五、汽车传动系的类型
按结构和传动介质不同,汽车传动系分为机械式、静液式、液力机械式和电力式等。
六、 汽车传动系的组成及各总成的功用
1、离合器:按照需要适时地切断或接合发动机与传动系间的动力传递。
2、变速器:变速、变扭和变向,并能暂时切断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动力传递。
3、万向传动装置:传递动力并能适应两轴间的距离和夹角的变化。
4、主减速器:增扭减速,并能改变动力的传递方向。 5、差速器:将动力分配给左右两半轴,并允许两半轴以不同的转速转动。
6、半轴:将差速器传来的动力传给驱动轮。 七、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决定于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和汽车驱动形式。
1、汽车驱动形式表示方法:
全部车轮数×驱动轮数(4*4 4*2 6*4 6*4等)
或:全部车桥数×驱动桥数(现在不用)
3
2、传动系布置形式
(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型)
优点:这种形式附着力大,易获得足够的驱动力;发动机散热好,异响易察觉;操纵机构简单,维修方便。
缺点:传动部件多、传动系统质量大,贯穿乘座舱的传动轴占据了舱内的地台空间。
这种形式多用在载重汽车上。
(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型)(发动机横置和纵置的区别)
优点:这种形式发动机散热好,异响易察觉;操纵机构简单,维修方便;传动系结构紧凑,整车质心降低,汽车高速行驶稳定性好;缺点:由于前轮驱动,汽车上坡时附着力减小,易打滑;而下坡时前轮负荷过重,高速行驶时易翻车。
这种形式多用于小轿车上。
(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型)
优点:这种形式大大缩短传动轴的长度,使传动系结构紧凑,质心有所降低,前轮不易过载,后轮附着力大,并能充分利用车厢底部的面积。
缺点:发动机散热条件差,异响不易察觉,操纵机构必须采用远距离的操纵机构,所以变得复杂,维修调整不方便。
这种形式多用于大客车上。
4
(4)、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
优点:轴荷分配均匀,具有很中性的操控特性
缺点:发动机占去了驾驶室的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和实用性。 应用于F1
(5)、越野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nWD)
越野汽车的传动系与普通汽车相比,在变速器的后面,增加了分动器,其作用是把动力分配给各个驱动桥。
作业: 小结: 教学后记: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汽车底盘教案00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