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必然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种种挑战,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 在这些国家里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3) 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4) 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次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5) 这些国家的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作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简答] 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P327★
(1) 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况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个原因。
(3) 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
(4) 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和发展的,人们在寻找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之路。这种探索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如果偏离了这一原理,就会导致失败: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脱离本国的实际,同样也会付出沉重代价。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1、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客观性
[多选] 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本国国情出发,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2、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完善
[多选]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述]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P336-P337★
(1)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1、思想领导方面。社会主义改革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导,要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进行广泛的思想动员,要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群众,这些任务都要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来承担。2、政治领导方面。当革命的形势到来时,必须审时度势,提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斗争目的,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和行动步骤。在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变化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要能正确地判断形势,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指出明确的方向。3、组织领导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身就是一个组织严密、有纪律、能战斗的新型政党。在革命中通过党组织把广大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形成一支庞大的革命队伍,才能同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有效的抗争。
(2)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1、思想领导方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不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善于总结经验,探索创新,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方向。2、政治领导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在对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实践中,党要起到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3、组织领导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党领导人民,通过各种组织形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以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领导。 [简答]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P331-P335★ 08年10月 [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区别。它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无产阶级的事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它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它是团结统一的党,还是有坚强纪律和战斗精神的党。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论述] 如何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P337★
(1)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因此要在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同时不断改进完善党的领导。
(2)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民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领导人民实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放弃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根本利益就无法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16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人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在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中不断前进。对党的领导同样如此,要在实践中探索党在新形势下实现其思想、政治、组织领导的新形式、新方法。
(4)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践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自身建设,保证党始终引领时代进步的作用;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单选]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单选]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 二、实行公有制,按需分配
[单选] 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单选]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三、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商品经济消失
[多选] 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中,将直接依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将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到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对整个社会经济实行计划调节和管理。 四、阶级消灭,国家自行灭亡
[单选]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单选] 消灭阶级,首先是指消灭剥削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与对立,同时也包括工人和农民作为阶级的差别。 [简答] 国家灭亡的条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全体社会成员都将融合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劳动者,因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社会强制力量的国家机关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而自行消亡。只有在阶级被彻底消灭的条件下,国家才能随着阶级的消失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从而自然而然地自行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 五、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单选] 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单选] 共产主义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完全超越了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
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单选]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多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把从事不同社会职业作为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简答]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P347★ 09年7月 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旧式分工的束缚、劳动仅仅是谋生手段的束缚、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多选] 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要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七、全人类彻底解放
[单选] 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解放全人类。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单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
[多选] 向共产主义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必须经过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逐步创造条件,对经济落后国家需经更长期的实践过程。
[论述] 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点与差别。
(1 )共同的基本特征:1、两者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2、两者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3、两者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都按照与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4、两者都要消灭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它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关系。5、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思想,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17
(2) 重大差别:1、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生产力水平仍比较低,远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程度。2、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公有制本身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多种形式,而且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共产主义社会则建立起单一的社会公有制。 (3) 社会主义社会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则是按需分配原则。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仍起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归于消亡,劳动具有完全直接的社会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由计划所调节。
(5)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劳动还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在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已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 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剥削制度,但阶级和阶级差别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仍须存在。共产主义社会则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将自行灭亡。
(7) 社会主义社会虽已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但仍存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影响,小资产阶级习惯势力也长期存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都将极大提高,建立起高度的精神文明,造就出一代共产主义新人。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多选]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最终实现。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产期过程
[论述]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P356-P358★
(1) 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道路,必然要在实践中经历长期的探索过程。因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竟是人类历史上完全崭新的事业,无产阶级在争取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不可能有事先设计好的完美蓝图,必须在实践中去探索和创新。
(2) 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向共产主义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必须经过发达社会主义的长期发展,逐步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主客观条件,在具备了这些条件的时候,才能逐步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3)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要经过更长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才能在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4) 共产主义事业本质上是国家性的,只在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和多数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人类在将来才有可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进而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单选] 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 [论述]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P259★
(1)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只有经历其长期发展,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物质和精神文明及社会文化的长足发展,才能使旧的社会痕迹逐步消失,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铺平道路。
(2) 共产主义社会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大力进行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创造出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逐步创造条件的过程。[简答] 实现共产主义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P360★ 09年1月: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建立起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创造出来。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论述] 为什么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1) 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社会制度,因而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社会理想,为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凝聚一切进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导航。
(2)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3)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
18
理想的奋斗目标。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当前我们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就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迈进。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经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足发展,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就是为迈向共产主义社会逐步创造条件。所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必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表:
2008年10月——2009年7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分布
绪论.马克思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全解放的科学 一.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二.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五.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八.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总计: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2011年(简答、论述)试题汇编
简答(08年10月)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P94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P176与11年10月46题类似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P201 与09年4月43题同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P293-P296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P331-P335 论述题(08年10月)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P64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P242-P243 简答题(09年1月)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P16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P82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P257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P273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P360 论述题(09年1月)
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138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P203 简答题(09年4月)
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P40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P106-P107 43.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P201与08年10月43题同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P277 与10年4月44题、 10年10月44题同 45.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P326 论述题(09年4月)
2008年10月 1 1 1 1 1 1 1 7 2009年1月 1 1 1 1 1 1 1 7 2009年4月 1 1 1 1 1 1 1 7 2009年7月 1 1 1 1 1 1 1 7 小计 1 4 3 4 4 4 4 2 2 28
19
46.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P167 47.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P230-P231 简答题(09年7月)
41.简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P44
42.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P173 43.简述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 P250与11年10月43题同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P293
45.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 P346-P348 论述题(09年7月) 简答题(10年4月)
4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P113与11年1月42题类似 4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P136 4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P192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P277与09年4月44题同10年10月44题同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P329 四、论述题(10年4月)
46.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P68 47.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P218与10年10月47题同 简答题(10年10月)
4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P101-102
42.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34 43.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P277与09年4月44题同与10年4月44题同 45.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P349 四、论述题(10年10月)
46.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85-86
47.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与阶级局限性。P218-219与10年4月47题同 三、简答题(11年1月)
4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P26-31
4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P116与11年10月43题同 43.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P114 44.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P184-185
45.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有什么不同?P272-273 四、论述题(11年1月)
46.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P72-74 47.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P323-324 三、简答题(11年10月)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P14、P19-21 42.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P76-77
4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P115-117与11年1月43题同 4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P202-203
45.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P250-251与09年7月43题类似 四、论述题(11年10月)
46.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P176-177与08年10月42题类似 47.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对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国的影响。P284-286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6年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