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 -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 历 史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曾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材料表明( )。

A、申侯僭越以分封为特征的等级制度 B、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力量 C、申侯通过与诸侯联盟展开称霸争斗 D、申侯遵从血缘宗族关系权力政治原则

2、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器形、纹饰、制法。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各诸侯国生产加工能力提高 B、王室衰微,失去对象征身份资源的垄断

C、战争频繁,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技术交流 D、百家争鸣,各国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观念

3、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

A、百家争鸣

B、井田制瓦解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

4、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 )

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 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 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 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

5、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 B、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 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 1 -

6、《史记·货殖列传》曰:“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在作者看来,当时( )。

A、形成重义轻利思想 B、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追求财富改善民生应受到鼓励 7、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这一变化体现出( )

A、 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 B、 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 C、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 D、 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8、冯友兰认为:“(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皇帝完全按天行事 B、天意不能与人事交相感应 C、皇帝的权力是人民给的 D、儒家试图约束皇权 9、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类别 社会伦理观念 法观念 财富观念 公平公正观念 A、社会贫富分化 C、重利观念盛行

关键词 仁、礼、信 法、刑 利、财、富 均、平

出现频次 8234次 4648次 5395次 4427次 所占比例 36.2% 20.5% 23.8% 19.5% B、法家大行其道 D、伦理脱离政治

10、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

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11、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此现象表明当时( )

- 2 -

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 B、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 C、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

D、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12、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13、如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

长江以北 中唐以前 98 中唐以后 29 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 23 中唐以后 938 A、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 B、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 C、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D、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15、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

A、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 C、强化了士阶层崇儒入世的观念

B、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念 D、维护了人才的公平选拔

16、《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 )

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

17、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B、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 3 -

18、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

A、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 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19、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材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B、食盐业仍被政府严格控制 C、食盐市场己出现官商勾结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20、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守仁 D、李贽

21、黄宗羲提出:“盏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22、顾炎武以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守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 )。

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

23、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 )

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 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 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

24、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 4 -

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二、非选择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公元 641 年),魏征上书唐太宗,说:“广臣闻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唐太宗也经常对臣下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让这些臣子在君臣道义的要求下去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在明代,以官员批评皇帝为核心的君臣冲突表现的尤为突出。成化四年,宪宗为满足生母周氏愿望,命大臣于帝陵外别选址以葬英宗嫡后钱氏。此事有违礼制,群臣极谏争之,“伏哭文华门,竞得如礼”。明中期以后,“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于是“科道”谏言,“天子以四海为家,普天率土莫非所有,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刀锥之利哉”?宪宗迫于群臣压力,对弊政有所厘清。天启年间,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熹宗皆不纳。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时期君臣共治得以实现的原因。(9分)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君臣冲突加剧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1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荀子从认识论方面发展了“和而不同”。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同“暗”)于大理”。在学术争鸣中,最忌“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各家学派都不可持门户之见,守一曲,走极端,“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他提出“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即多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中县衡焉”即依据对“道”的全面把握来确定文化思想的“和”的内核。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做到史论结合,12分)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 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 -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在线全文阅读。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 -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1333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