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如果你疏忽,可能平均一天丢失一份重要文件。如果你是一个销售员,你能准备记住每一个客户的名字,妥善保存他们的名片吗?如果你丢三落四,你可能就会给你的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你有一个重要会议在“新世界国际酒店”召开,你会不会想当然地以为它就是“新世界大厦”,而到了那里才发现,两个地方足足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于是这个迟到使你漏掉了很多重要的信息,丢失很多机会。如果你是一个森林管理员,你就必须严格检查每一个进入森林的人。可能就是因为你轻信地放过了一个熟人,却失去了整个森林。如果你是一个铁道维修工,你就必须每天都认真检查路况,因为一堆小石子就可以致使车毁人亡。如果你是一个库管员,你就要妥善记录货物的进货日期和它的保质期,可能就是因为你随手提供了已经过期的胶水,使糊出的一整批纸盒都变成了废品。如果你是一个制版人员,那你就要非常谨慎,如果在制版中一不小心漏掉了一个图案,那么以后的印刷工序都会徒劳无功。如果你是一个化学实验员,那么你就要养成洗净试剂瓶的习惯,假如因为一时有事,而没有清除瓶中残留的乙醚,等下次同事拿起它做实验时恰好放进硝酸,那么就一定会有生命危险。而且,还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重复的,比如一个长期的实验,要求每隔5分钟记一个数据,可能10分钟的打盹就会让同事们的努力瞬间变得毫无用处。
??亲爱的朋友们,这样的事情真是太多了:护士报错了婴儿,火车走错了轨道,工人按错了按钮,库管人员贴错了标签,程序员记错了命令,卫兵打盹放过了通缉犯??
??
??让我们看看以下三个简单的数学算式: ??0.9×0.9×0.9×0.9×.....=0 ??1×1×1×1×0=0
??1×1×1×1×-1=-1这几个算式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 ??如果每人只错一点点,或者有那么一个人多那么一点点错的源头,那么最后结果等于0。
??如果其他人都完美执行,而一个人渎职,那么最后结果等于0。 ??如果其他人都完美执行,而一个人的严重错误致使任务发生方向性的扭转,那么最后结果是负数。
??然而,现实工作中的失败,常常不是因为“十恶不赦”的错误引起,而恰恰常常是那些一个个“小错误”的积累!但是,我们难道应该因为错小而忽略它吗?在环环相扣的工作中,它将会不断地被放大,它早已不再是微不足道的!
??正是这些“小错误”,经常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甚至还顽固地留在我们身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已经成了不容置疑的现实。
??一个哲人说过,让梦想陷入困境的不是崇山峻岭,而是青青小草结成的环。我们一定要向小错误大声说“不”。我们现在就必须和小错一刀两断!但是为什么还有人和它藕断丝连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理由:
??理由一:“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呢。”阿拉伯人风趣地说:“月
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的确,每个人不是生来就全知全能的,只要做事,就难免出错。人对人对己都不能苛求完美,否则要失于宽厚。但是,错误是要分性质的,开拓进取中的错误可以原谅,而玩忽职守、粗心大意、消极被动、敷衍拖延等错误却是不可以原谅的。有些错误是成功人士犯的,有些错误是犯习惯了以后永远不会再成功的。如果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用这个理由来解释甚至开脱自己的过失,那么这的确是一种最悲哀、最怯懦的缺陷。这些错误看似很小,但是只要它们一堆积起来,就会使自己失去成功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你的错误会给团队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如果你在工作中犯了这样的错误,你将不再是团队里的月亮,而是一个超重量级的大陨石。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将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有秩序的街区。他把前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后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心理学家用锤子把后一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可见,只要一扇玻璃被打破,而且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其他人就会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
?? 同样,在公司里,一个员工的小错误就等于在企业的制度或纪律体系中打破一扇窗。窗的残损可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及时修理它,于是勾起了其他人的破坏欲望........................ 我们又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吸取哪些教训?应该如何干好本职工作和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呢?......
降落伞合格率100%的由来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当时,降落伞合格率逐步提升到99.9%,而军方要求必须达到100%。对此,厂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并一再强调任何产品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100%合格,除非奇迹出现。不妨想想,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伞兵中,会有一个人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在跳伞中送命,这显然会影响伞兵们战前的士气。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产品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的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合格率立刻变成了100%。
做事不到位的中国人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国内知名企业的领导者纷纷出国考察,学习国外同行的管理经验。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访问韩国,安排去一家面粉企业参观。然而就是这次普通的参观,给他刺激很深,回国后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
这家面粉厂属于西杰集团,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有66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但员工人数却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250吨日处理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却仅有韩国工厂的六分之一。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地址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同样的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之遥,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如此大差距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不是。相反,韩国本土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的,而内蒙古的合资厂却在90年代建起来的,比原厂还好先进。是管理方法的问题?也不是。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本上都是韩国人。恰好,刘永行遇到了那位曾在内蒙负责的那位韩国厂长。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永行特意请教这位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佣那么多人呢?”
那位厂长回答很含蓄:\也许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吧。\而正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刘永行回国后彻夜难免。他知道,当着一群中国企业家的面,那位厂长的话已经是十分客气了。在这句平淡的话背后,一定有许多难言之隐,一定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管理问题。
仔细想一想,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做事的态度无疑相差很大的距离。韩国人做事总是手脚不停,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手头的工作做完了,就一定安排有别的事做;他们是一专多能,比如说一个厂长,如果他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做其他一些事情,以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环大西洋号沉没的启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