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作业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儿童很多的心理行为症状的变化是与这一阶段的年龄相对应的,有些行为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行消失。对
2、儿童的很多行为问题主要是其个体的原因,与家庭关系不大,因此可采取个体辅导的方法,家庭不必参与。错
3、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所采用的辅导方法与成人一致。错 4、儿童的行为偏差比行为障碍更为严重,需要进行治疗。错 5、心理动力学的主要代表任务是弗洛伊德。对
6、行为主义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实验性,很容易被操作和应用于实际,因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相应。对
7、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中,社会环境是基础,生物因素是基本导向。错
二、名词解释
1、行为偏差:是属于正常心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情绪或行为偏异,是暂时的,通常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
2、行为障碍:具有比较严重的和广泛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损伤,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
3、广义的心理健康:心里健康指的是保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寻找对心理产生有害作用的根源,增进人的心理效能及适应,改造社会的能力。
4、狭义的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身心、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三、问答题
1、行为偏差和行为障碍有何区别? 第一、问题突出发生在莫一个年龄阶段,在这之前或者之后表现都不明显。第二。无论是情绪还是行为问题,通常表现都不明显。第三,没有类似的人格缺陷或家族继承性,通常与父母的管教方式或生活环境有关。行为障碍的临床表现:第一具有比较严重的和广泛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损伤,并且其损伤的原因主要是精神性。第二,持续时间长久,通常不糊随年龄增长自行消失;第三,许多问题与家族继续性有关,通常在一些直系亲属中可以找到相关或类似问题。
2、针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有何特殊性? (1)家庭参与的重要性
因为大部分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行为习惯以及情绪表达方式等密切相关。 (2)根据儿童的特点开展教育和辅导 态度上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方法上要采取儿童乐于接受的方法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比如“游戏疗法” (3)注意躯体的变化
1
3、试论述影响儿童心理成长的因素。
发展的角度:第一,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其中,生物因素是基础,决定了个体基本形态构造,又影响着个体习惯及人格等心理因素的获得。
后天社会环境(文化习俗、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学校等)给个体心理发展提供基本导向,和生物因素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心理行为走向。第二,文化的角度:家庭-学校-社区模型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学前期是加强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时期。对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的主要对象是不正常儿童。 错 3、口头赞扬、温情的轻拍、拥抱等是属于活动性强化物。错 4、榜样学习法源于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 对 5、无论是正强化还是惩罚,强化都应该及时。 对
二、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是指教师或教育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前儿童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积极强化法: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当个体做出某个行为之后,随即出现的行为或事物如果导致个体增加从事这个行为的机会,那么该个体获得了积极强化。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即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新行为的过程。它是从强化一种与最后新行为稍微接近,且其出现率稍高的反应着手,连续强化最接近新行为的反应并消除前一个较接近这个行为的反应,从而最终建立起这个新的行为的过程。
4、代币管制法:它是积极强化的另一种形式,指利用代币作强化刺激来进行行为矫正的方法。代币指的是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现物品的证券,它可以有许多形式,如小红旗、塑料片、五角星、记号、数点、2分票以及其他有明确单位的东西。
5、负强化法:这是一种通过取消厌恶刺激以增强受指导者进行某种行为的可能性的行为治疗技术,也就是说若儿童发出某一种行为,结果可避免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则以后在同样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
6、榜样学习法:我们通常将通过观察学习来增加、获得良好行为,减少、清除不良行为的方法,称为榜样学习法。
2
7、间歇强化法:间歇强化法是一种偶然地而不是每一次都对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
8、惩罚:惩罚法是指当行为者在一定情境或刺激下产生某一行为后,若即时使之承受厌恶刺激(又称惩罚物)或撤除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那么其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降低。
9、消退:是指某一行为过去曾得到强化,若此时这个行为之后并不伴随这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境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10、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我们通常将彼此对立、不会同时发生的一对行为称为不相容行为。我们选择的一对不相容行为,一个是要减少的不良行为,另一个是要增加的良好行为,那么在减少一个不良行为的同时,必然增加另一个积极行为;或在增强一个积极行为的同时,必然使一不良行为减少。
11、游戏治疗:游戏治疗就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有机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暴露问题,并从中自我解除精神困扰的一种教育方法。
三、问答题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具有哪两层含义。 具有预防和矫治两层含义:一方面教育者要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及早发现异常发展的儿童及问题行为,并在可能情况下给予适当的矫治。
2、实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有哪些注意要点? (1)指导的主要对象是有行为偏差的正常儿童。 (2)指导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3)指导需要和谐民主的环境。 (4)要有独特的指导目标。 (5)采用灵活的指导形式。
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的目标有哪些? (1)快乐向群 (2)积极参与 (3)好奇求知 (4)天真活泼
(5)坚持性和毅力。
(6)不怕失败和用于探索。
4、简述增进学前儿童合理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积极强化法、行为塑造法、代币管制法、负强化法、榜样学习法、间歇强化法、
3
社交技能训练、
5、简述减少学前儿童不良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惩罚法、消退法、间歇强化法、榜样学习法、游戏治疗、
6、积极强化的操作程序是什么? (1)准确选择所要强化的行为。 (2)合理挑选强化物。 (3)适度运用强化。 (4)逐渐脱离强化。
7、简述行为塑造法的实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1)确定具体的目标行为。 (2)选择适当的强化物。
(3)选择一个合适的起点行为。 (4)设计塑造步骤 (5)正确进行操作。
8、简述代币管制法的实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1)选择目标行为。 (2)建立基线。
(3)需要选择用于作为强化的代币工具。 (4)选定支持强化物。 (5)拟定代币交换系统。
(6)根据学生的行为方法筹码。
(7)经过几周后,进行评估,相应地进行调整,取出一些旧项目,增添一些新项目。
(8)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随时对于不当行为给予惩罚。 (9)把代币制泛化到自然环境中。
9、简述榜样学习法的实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1)选择好要改变的行为。 (2)正确实施示范。
(3)模仿行为产生后要给予强化 (4)确切记录幼儿的模仿情况。
10、游戏治疗要遵循哪些原则?
(1)治疗者应与孩子建立温暖、友善的关系。 (2)治疗者要接纳孩子真实的一面。
(3)治疗者在与孩子的关系中,要建立宽容的感受,让孩子能自由表达所有的感受。
(4)治疗者要善于辨识与反映儿童的内在感受
4
(5)治疗者要尊重孩子能够把握机会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6)治疗者不要企图用方法来指导孩子的行为或谈话, (7)不能操之过急。 (8)治疗者只能定下一些必要的限制,这些限制是为使治疗符合真实生活世界。
11、消退法的实施程序。 (1)选择好要被减少的行为
(2)选择消退的行为要明确具体,不要计划一次改进所有的不良行为。
(3)在消退过程期间,行为在开始变好以前可能会变得更坏,这时要坚持。 (4)尽可能选择一个能认为控制强化物的行为。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焦虑: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较为普遍的负性情绪,常常表现为没有原因的恐惧和不安,无所指向的烦躁和惊慌。
2、依恋替代:孩子特别喜欢的一件东西,可以给予孩子安全感、舒适感、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比如一个旧的玩具熊、一块磨得发白的毯子等。
3、性别角色错位:性别角色错位,是指个体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行为与自己本身的性解剖特点相反,也就是说男性具有女性气质及行为,女性具有男性气质及行为。
二、问答题:
1、对于羞怯、胆小的儿童,有什么好的建议。
(1)注意事件发生的整个情境,而不要专注于该儿童的个性或其所有行为上。 (2)给孩子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3)鼓励儿童参与那些可以增进其自信心的活动。 (4)对儿童的独立而自信的表现加以赞赏。 (5)鼓励儿童多与同伴接触、交往。
(6)在可能的情况下, 帮助儿童熟悉可能出现的困境。
2、联系实际,分析造成学前儿童羞怯、胆小的原因。
(1)自我保护意识太强,往往是家庭教养中过于保护造成的。 (2)气质的原因
(3)与人接触太少,缺乏锻炼。
3、对于有焦虑问题的儿童,有什么对策与建议。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作业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