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栽培学重点。。。觉得比较全 2012-06-20 15:21 | (分类:默认分类) 树木栽培学重点
树木的生命周期:是指从反之开始,经过多年的生长、开花或结果,直至树木死亡的整个过程,它反映了树木个体发育的全过程。 离心生长:由根颈向两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生长。
离心秃裸:在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枝”,统称为离心秃裸。
不同类别树木的更新特点:
1) 具有潜伏芽的树种:靠潜伏芽所萌生的徒长枝进行多次主侧枝更新:紫藤、凌霄。 2) 无潜伏芽的树种:只有离心生长和离心秃裸,而无向心更新:马尾松、油松、黑松。 3) 具有顶芽无侧芽的树种:只有顶芽延伸的离心生长,而无侧枝的离心秃裸,无向心更新:棕榈。
4) 根蘗更新的树种:1.除了靠潜伏芽更新以外,还可以靠根蘗更新:泡桐;2.只能以根蘗更新:竹。
5) 灌木类树种:1.茎枝基部及根上发生萌蘗更新为主:法国冬青、石楠、黄杨;2.藤木类更新类似灌木:五叶地锦。
园林树木栽培不同时期的管理措施:
种子期:促进种子的形成和安全储藏以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播种并使其顺利发芽。 幼年期:搞好定向培育工作;加强土壤的管理,充分供应肥水,促进营养器官匀称而健壮地生长;轻修剪、多留枝,使其根深叶茂,形成良好的树体结构。另外,对于观花观果的树木,当树冠长到适宜的大小时,则应设法促进其生殖生长,缩短幼年期。
青年期:对于观花观果为目的的园林树木:首先应当采用轻度修剪,以便使树冠尽快达到预定的最大营养面积,同时缓和树势,在树木健壮生长的基础上促进花芽的形成。对于生长过旺的树:应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并适当控水。对于生长过弱的树:增加肥水供应,促进树体生长。
壮年期:维持树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防止树木早衰、最大限度地延长树木观赏时间。首先要充分供应肥水,施肥量随着开花结果量逐年增加;其次,要合理地修剪,均衡配备营养枝、预备枝和结果枝,使生长、开花结果及花芽分化达到平衡状态;另外,大年适当疏除部分花
果,并将病虫枝、老弱枝、重叠枝、下垂枝、和干枯枝疏剪,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对长势衰弱的树,适当重剪,使其回缩更新。
衰老期:各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会影响衰老的进程,如增强光照,加强土壤、肥料和水分的管理,并采取适当修剪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可延缓衰老。
年周期:园林树木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在形态上和生理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长和发育的规律性变化,如萌芽、抽纸、开花、结实、落叶、休眠等,称为年生长发育皱起,简称年周期。
物候:园林树木在一年中,各个器官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的规律性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落叶和休眠等形态变化,称为树木的物候或物候现象。 我国树木的物候特点:
1) 顺序性。不同的树木种类,甚至不同的品种类型,在一年中物候期变化的顺序是不同。先花后叶型:梅花、腊梅、紫荆、玉兰、日本樱花。先叶后花型:紫薇、木槿。
2) 重叠性。在水热充足的地区,树木能四季生长,在同一株树上,会出现开花与结果、萌芽与落叶并见的现象;或因树体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生长发育差异性的影响,在树木不同部位的物候表现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例:油茶:可以同时进入果实成熟期和开花期,俗称“抱子怀胎”。
3) 重演性。由于环境条件的非节律性变化,在一年中,树木的同一物候现象可以多次重复出现。
物候观测方法:
1) 确定观测地点。对观测地点的的情况如地理位置、行政隶属关系、海拔、土壤、地形应做详细记载,且观测地点应多年不变。
2) 确定观测对象。根据观测的目的不同,选定物候观测树种。观测对象也应多年不变。 3) 确定观测时间与年限。在可能的情况下,观测年限宜长不宜短,一般要求3~5年。 4) 认真做好观测记录与资料整理的工作。物候观测人员宜固定,应边观测边记录,个别特殊表现要附加说明。
树木年周期:树木在一年中随着环境周期变化而出现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规律变化。 年周期划分:
1) 萌芽展叶期:①萌芽期 ②展叶期 2) 新梢生长期
3) 开花期:①始花期 ②盛花期 ③末花期 4) 果实期:①果熟期 ②脱落期
5) 秋叶变色和落叶期:①秋叶变色期 ②落叶初期 ③落叶盛期 ④落叶末期 ⑤无叶期 6) 休眠期
芽:多年生植物为适应不良环境条件和延续生命活动而形成的一种重要奇怪。 花芽的着生方式:
1) 在新梢的顶端着生花芽,在年内开花:蔷薇、紫薇、胡枝子。 2) 在新梢顶端或叶腋着生花芽,年内开花:桂花、山茶花。 3) 在头一年枝的顶端着生花芽,翌年春天开花:山茶、瑞香、辛夷。 芽序:定芽在树木枝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顺序。
芽序互生:榆树、板栗;对生:腊梅、丁香、白蜡;轮生:松类、夹竹桃。 芽的特性: 1) 芽的异质性。 2) 芽的早熟性和晚熟性。 3) 萌芽力和成枝力。 4) 芽的潜伏力。
树木分枝方式:
1) 总状分枝:圆柏、雪松、水杉、池杉、银杏、杨树。 2) 合轴分枝:柳树、石楠、樱花、悬铃木、国槐。 3) 假二叉分枝:泡桐、丁香、女贞、桂花。 4) 多岐式分枝:臭椿。
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和相关理论研究 1) 年内生长点处于分裂又不过旺的状态。
2) 营养物质的提供是花芽形成的物质基础。①碳氮比学说 ②细胞液浓度学说 ③氮代谢方向学说 ④成花激素学说
3) 内源激素的调节。 4) 遗传基因的影响。 5) 枝叶、花、果与花芽分化。
6) 花芽分化的外界环境条件。①光照 ②温度 ③水分 ④矿质元素 ⑤栽培技术
生态幅:一种生物对每一个环境因素都要求有适宜的量,过多或不足都会使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乃至死亡,这种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
光补偿点: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的量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到达一定值后,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和强度也不会增加,这种现象叫做光饱和现象,此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光饱和点。
园林树木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及适应性不同的分类:
1)阳性树种。要求较强的光照,通常不能在林下正常生长和完成其更新:松树、刺槐、悬铃木。
2)阴性树种。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珊瑚树、红豆杉。
3)耐阴树种。光照强度要求介于阳性树种和阴性树种之间,既能在全日照下良好生长,也能忍受适当的荫蔽:枇杷、冷杉。 园林树木的耐阴力测定: 1)生理指标法 2)形态指标法
3)耐阴力的影响因素:树龄、环境条件
温周期:自然界昼夜温度有节奏的变化称为温周期。温周期对树木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温周期现象:一般树木夜间生长比白天快,白天制造的养料集中在根部,供给夜间细胞的分裂和伸长,这种因温度昼夜变化而发生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温度与树木的生长发育关系:
1)对树木地理分布和各种生理活动的影响 2)对树木生长发育速度的影响 3)对树木光合作用的影响 4)对树木呼吸作用的影响
5)对树木蒸腾作用的影响 6)对树木根系生长的影响 7)对树木开花的影响
树种在年周期中对水分的需要特点:对水分的需要量随着物候期不同而变化。 早春萌芽阶段:需水量不多。
枝叶生长期:需水量最多,对缺水敏感。 花芽分化期:适当控水。 果实发育期:需水量较多。 根系生长高峰期:需要一定水分。 休眠期:需水量想对较少。
树种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的需要特点:植株体内的含水量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但是到一定数值后又开始递减。
污染物的类型及相应抗性树种的选择:
1)氧化物类型:氯气Cl2,能破坏叶绿色,使叶片漂白脱落。
Cl2抗性强:龙柏、侧柏、大叶黄杨、海桐、蚊母、山茶、女贞、夹竹桃、凤尾兰、棕榈、木槿、紫藤、无花果、樱花、构骨、臭椿、榕树 Cl2敏感:薄壳山核桃、风杨、木棉、杜鹃、樟子松 2)还原性类型
SO2抗性强:大叶黄杨、雀舌黄杨、瓜子黄杨、海桐、蚊母、山茶、小叶女贞、棕榈、凤尾兰、夹竹桃、女贞、构骨、枇杷、金橘、无花果、枸杞、白蜡
SO2敏感:苹果、梨、羽毛槭、悬铃木、雪松、油松、马尾松、落叶松、樱花、贴梗海棠、梅花、玫瑰、月季 3)粉尘类型
抗粉尘和滞尘能力较强:香榧、粗榧、樟树、黄杨、女贞、青冈栎、楠木、冬青、珊瑚树、桃叶珊瑚、广玉兰、构骨、夹竹桃、栀子花、槐树、厚皮香、朴树、木槿 4)酸性类型
HF抗性强:大叶黄杨、海桐、蚊母、山茶、凤尾兰、瓜子黄杨、龙柏、朴树、丝棉木、青冈栎、夹竹桃、棕榈
HF敏感:葡萄、杏、梅、山桃、榆叶梅、紫荆、梓树、金丝桃、慈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树木栽培学重点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