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信息化与师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在陕师大远程培训上很认真的听了马晓雄老师的讲座《教育信息化与师德修养》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本课程从与时俱进、摒弃腐朽、正视陈旧、观念重构;信息化社会与教育转型;解读中国梦实现个人职业梦想;从知识高位到思维高位以及优秀教师的师德修养五个方面介绍了教育信息化与师德修养的培养。讲座一开始马老师以介绍报告主题的意图为出发,阐述了师德修养与师德规范的区别与差异。重点从学习的层次性、知识高位到思维高位分析了如何摒弃陈旧思想,重构观念。最后着重阐述了如何塑造教师的职业道德,讲述了不同视角、不同认知下的职业道德、塑造与时俱进的师道尊严、师生关系中的师道修炼、教师自我形象设计的建议以及教师职业表达和职业沟通技巧的建议。同时,在讲座中马老师以自己切身体验教给学员如何应对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提升自我素养。 在我们农村,应试教育还没有完全退出舞台,许多老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变相组织学生订购买学习资料,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有的教师为了期末统考获得好成绩,动员学困生采取不同借口不参加考试;有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困生采取机械的重复训练,不但收效不大,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层出不断的教育怪现象,不得不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因此,国家针对这些现象,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将教师师德修养提到了必须日益加强的高度。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 生影响。在多数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都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将比业务知识修养更重要。 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很多,有听讲座、听报告、交流研讨、阅读专门的理论书籍、社会实践等等。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就变得简易多了,听讲座、听报告、交流研讨、阅读理论书籍等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并且可以根据教师个人的时间、个人需求来选择师德培训的时间、进程,选择范围宽广,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操作简单。 教育信息化拓宽了师德修养的途径。只要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网络培训学习作用,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学习《教育信息化与师德修养》的心得体会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