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班级: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

1、 明确实用类文本考点要求 2、 了解实用类文本选文特点 3、 把握实用类文本命题趋势

4、 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 重点难点:掌握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及解题技巧 【知识准备】 (一)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传记有史学性的,也有文学性的。一般说来,前者强调事件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在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是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像和细节虚构。二者虽然略有区别,但在写作上有着共同的要求和必须遵循的原则。

(1)真实性。写传记首先要实事求是,内容真实准确,不夸大或缩小及生搬硬套,其次感情要真,要求作者真诚、坦率,不受拘束。当然文学性传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也允许其中有虚构的成分,不过这种再创造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要达到更高的真实——艺术真实。

(2)概括性。一是对人物要有选择,要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很有性格特点的人来写;二是对人物的事迹描写要有选择,也就是要选择能够概括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不是面面俱到。

(3)通俗性。就是要求作者在形式表达方面写得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

(4)时代性。优秀的传记作者由于做到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所以留在传记中的人物都具有时代特色。

(5)人物的个性。读优秀的人物传记,犹如参观罗汉堂。众多泥塑,面目不一,神态各异。一些传记之所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是因为传记家们懂得和善于处理人物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二)考点要求

传记属于纪实类作品,作家在反映事件和人物的过程中,经过思想的提炼和艺术的加工,总是力图通过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事件和人物,来反映某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揭示事件发生的一般规律和深层原因,探求人物对于历史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典型意义。解答传记类文章试题时,要在了解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各种因素对传主成长历程的影响;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和内心的感情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获得有益的启示。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

因而,在训练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五点: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4)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而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探究。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典题引路】

(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家 黄永厚

黄永厚生于1928年。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都被父母卷进芭蕉叶里了,但又活了过来,真是命大。命大,父母寄予厚望。有一回文庙祭孔,父亲分到一块从“牺牲”架上割下来的肉,拿回来先让永厚舔一下,再让大家享用。这成为永厚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哥哥黄永玉在厦门读书,念念不忘自己的弟弟,把钟爱的画册寄给永厚。好一个黄永厚,无师自通,在院子的大照壁上画起画来了,个子太小,索性爬上梯子高空作业。黄永厚十四岁时被抓了壮丁,因画了一幅《诺曼底登陆》就当上中尉,后来考上黄埔军校。风云变幻,还没打仗,部队起义他又成了解放军。在部队里,他还是画画。1954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广州画户外广告。命运多舛,1959年他又被迫离开广州,从此颠沛流离,过了二十多年的穷日子。直到1980年回到北京,做了自由画家,动荡的生活方告结束。

多难的人生反而增加了黄永厚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培育了他卓异的绘画风格。他视读书为第一生命,涉猎广泛。上了年纪后,更加关注社会人生。他说:“人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大事面前不敢表态,什么玩意儿,冷血!”但他又十分低调,深居简出,淡泊明志,尽人皆知。

黄永厚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一次范曾对他说:“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画杜甫就杜甫,别扯远了。”黄永厚不肯削足适履,终于没去。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但又可以把画随便塞进一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是陌生的朋友。当前,靠市场确立自身价值的画家比比皆是,他对此不屑一顾。但他认为人各有志,不必非议。他的孤傲中,有一种顽固的自信。

黄永厚的人物画独具一格,他笔下的魏晋人物,长发纷飞,衣裾飘扬,袒胸露腹,粗粝怪诞,一副孤高傲世的架势。了解黄永厚的人都说他画的是自己,刘海粟给他的条幅是“大丈夫不从流俗”。

冰炭同炉,这就是黄永厚。 2.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 如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传记的重要内容包括:①传主及作品陈述的事实;②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具备正确地理解并择取、概括、组合、转换、延伸等能力。应该在阅读时依据试题的指向,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在总体了解文意时,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把思想材料组合起来的,文中的关键性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准确地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备对书面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有了较强的语感,阅读时就能迅速发现关键所在,进行有效地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贴近。 2. 如何分析传记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必须对文章整体感知,对全文、全段有个大体的了解;其次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题往往不从全篇出题,而是就一段或几段出题,或划分层次,或阐述层意,这就要找准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传记,无论自传,还是他传,都离不开叙事。事情的发展,又离不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所以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组织材料是传记常用的结构方法。依据传记的文体特征,深思传记的“形”“神”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传记,理清传记的行文思路,弄清所写事物、事情之间的关系,从而迅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3. 如何概括传记的中心意思

在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运用这样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语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即对于那些没有明显中心句、重点句(段)的文段,我们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进行综合归纳。③整体透视法,即对于有些写景抒情类的散文,若单独分析某一两个句子会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4. 如何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为对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的分析。分析作品运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辨明其修辞格,其次根据不同修辞格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作品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5. 如何对传记鉴赏评价

鉴赏评价传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做到这几点:①在文“内”充分挖掘。要对作品本身内容有准确的把握,不仅要把握作品直观显现的内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隐含的内容,这是鉴赏评价的首要工作,其实就是弄清对象。②在文“外”大胆引联。就是围绕作品做相关、相似的引申或联想。有些寓意相对丰富深刻的作品,要联系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及其他相关资料,将其置于特定的氛围中才能对其正确认识评价;有些作品只有通过多方引申、联想,才能在动态中,在纵横比较中评价它。 【训练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清学人 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载的1 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 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在线全文阅读。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人物传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1245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