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改善背后的隐忧
作者:
来源:《财经界》2013年第05期
从近十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数据看,社会融资结构有所优化,直接融资比例提高近30%。
一、社会融资结构改善的表现及其原因
从近十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数据看,社会融资结构有所优化,直接融资比例提高近30%。2011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中间接融资占62.7%,直接融资占37.3%,直接融资比例比2002年提高了32.8%。其中:委托贷款和企业债券融资占绝对优势,达到20.7%;信托贷款增幅较为明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数据波动较大;而股票融资数据未现明显增长。 1.委托及信托贷款增多从微观上分析是三方利益共赢的结果,从宏观上分析是金融市场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央行统计结果显示,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指标十年间高速膨胀,委托贷款新增由2002年的175亿元扩张至2011年的12962亿元,十年扩张了74倍,信托贷款2006-2011年五年间也扩张了近三倍。尤其是2011年,全国委托贷款业务迅猛发展,委托贷款全年增加421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增量是2010年的一倍多。分析这两项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不难看出委托、信托贷款业务会使中介机构增加收入,其中委托贷款业务对于银行来说,还拓宽了存款资金来源,同时规避了一些信贷政策;对于资金持有者来讲,这两项业务既拓宽了理财渠道,又可以利用银行或信托公司风险管理控制的优势;此外,还可以满足部分客户的融资需求,尤其是在监管部门政策高压下严禁资金流入行业的融资需求。
因而,委托、信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背后是三方利益共同推动的结果。而从金融市场深化发展的规律来看,“金融脱媒”会日益增多。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委托及信托贷款也必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企业债发行增多部分是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受阻
当前,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如下三部分:一是由人民银行审批的、在银行间市场上市的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等;二是证监会审批的、在交易所市场上市的公司债等;三是发改委批准的、既可在银行间市场也可在交易所市场上市的企业债。来自Wind咨询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以发改委审批的企业债增长最为迅猛。2011年11月8日-2012年11月8日企业债券融资中的企业债发行额为5903亿元,同比多3615亿元,增长158%。同期超短期融资券、公司债、集合票据等均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53%、94%和69%。当前,我国企业债基本为政府融资平台主体发放。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6月,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当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改善背后的隐忧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