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管理中的分工与合作
分工就是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要求,把组织的任务、目标分成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任务和目标,明确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乃至各个人应该做的工作以及完成工作的手段、方式和方法。而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是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协调关系与配合方法分工与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必备的一种管理方式,而且事实也证明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离不开科学的分工与高效的协作,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应用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
管理的职能是管理者通过激发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分工协作的关系,实现企业的特定的目标。而在管理中无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其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所谓人本管理,就是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原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强调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就是所谓的分工与合作了。
一、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更高形式的分工
分工是团队部门里每个人开展工作的职责与范围,这是一个组织或团队运行的基本规则,它是基于团队目标或职能而进行的一种责任分解;而合作是一种补位、配合,它是基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进行一种活动。分工的目的是为了责任到人,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资源共享,提高大家工作效率。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实现团队的目标!
分工把一个由一个人完成的完整的工作内容划分成多个人完成的工作内容
以提高生产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效率要求的必然产物,但分工的同时要想把工作内容进行衔接有机整合,从而有效提高效率,这就必然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合作,可以说分工导致了合作,同时由于分工得越明细,也加大了合作的难度但是有效的合作却也能够促进效率的提高。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合作是更高形式的分工。分工做好了,一个团队会有序的运行,合作做好了,一个团队便会持续的生存下去。
一个比喻说明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造一堵院墙,需要打桩子、编篱笆、抹泥巴三种工作,对应的是人的三种能力或者角色。打桩子好比定方向、作定位;编篱笆好比建组织、搭架构;抹泥巴好比踏踏实实的基层工作。泥巴是软的,光靠泥巴堆不成墙,必须附着在篱笆上才行。没有桩子,篱笆不知道往哪里编,即使编起来风一吹也要倒下。只有桩子,光杆司令,形成不了挡风的墙。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现把一些大事交代下去,结果做成了格局和影响很小的事。把小事交代下去,结果做成了没有影的事情。成了所谓“大事做小、小事做了”。反思一下,泥巴干不了篱笆和桩子的活;篱笆替代不了泥巴,也做不了桩子;桩子离不开篱笆和泥巴。把大事交给可以打桩子的人去办;把小事交给编篱笆和抹泥巴的人去办。
二、分工是管理,合作是手段。
分工是一种管理,因为分工的过程是资源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过程,只有科学的分工,才能使企业最终摆脱对人才、技术、产品和企业家的依赖,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只有科学的分工,才能降低企业对优秀人力资源和稀缺人才的需求,降低对管理者能力的要求。如果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或客户就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人的手中,那么企业的资源很可能因为某一个人的离职而使企业遭受损失,
但是如果把这些资源进行更细更科学的分工,培养专长而不是全才,那么结果又是另一种情况,所以企业要想长序的发展,必须重视科学的分工。但是一个组织要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培养合作文化,形成合作的氛围,很多企业都没有能正确处理好人力资源工作的合作的问题,而分工永远解决不了绝对的问题。
现代的企业中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通常都设立了人力资源部,然而,却一味的依赖人力资源部,对其要求过高、期望过高,最后是大失所望;而有的企业本来就不怎么重视人力资源部,认为这个部门无关痛痒,认为搞好营销、生产、技术和财务就行了。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人力资源部究竟是做什么的?这个部门核心工作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即----分工与合作。老板决策的合理依据应该由人力资源部门提出,老板决定确认后,人力资源部就要对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在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部要进行辅导,收集各种反馈信息,并对实施情况及各种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再提出调整方案,交给老板。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和深化人力资源工作的成效。
由于很多公司搞不清楚各自的分工,导致内部责任无人承担,工作无法高效进行。其实对于人力资源工作不是单靠一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是靠全部管理者和员工的的,这虽然是一般企业领导都能明白的常识,只是很多部门的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却又不一样了。
人力资源的配备分工合作需要靠老板、各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全体员工共同发挥,各自起到相应的作用:老板作为掌舵者拥有决策权,掌握好大局,做拍板的事,他要对人力资源的战略、政策、制度进行拍板,这就好了。拍板以后,各部门就要不折不扣执行,将所有的决定加以落实,并将实施的情况进行反馈。
每个员工,上到总经理,下到清洁工都要参与、配合,也要将实际情况进行反馈。企业技术业务内部运作、专业知识更清楚、更熟悉的是部门的主管,没有谁比他们更了解了;但技术专家、行业专家并不都是管理专家。一个在专业领域很强的工程师,如果没有管理能力,你却让他当部门经理,往往是损失了一个出色的技术专家,增加了一个平庸的部门经理。每个企业、公司都会有自己特殊的情况,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大家应该扬长避短、分工合作!
三、分工与合作要遵循规律
分工必须对所分配的资源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与定位,把握一个基本的规律,正所谓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知人善任,才能有效的利用资源,也才能真正提高组织协作的效率。首要工作就是进行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企业就是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人员就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强大一定是靠一个凝聚力强、各有所长且通力合作的核心管理群体来支撑的,而不是仅仅靠老板个人的能量,老板并不一定在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等方面都比自己的下属强,但是如果他分工得当,那么这种群体的力量通常都会比他一个人去拼命工作的效果和结果都好得多。有一个小故事也说明分工合作都要遵循客观规律:麻雀和香肠是好朋友,麻雀负责拣柴回来,香肠负责在家烧饭,两位配合默契,分工明确而合理。麻雀飞得高、看得远,勤劳愉快地拣回很多很多生活必备的柴;香肠烧饭时,身子在锅里滚几下,每天的饭香香的,极其好吃。
这样的分工再合理不过了。但是,日子久了以后,麻雀觉得心里很不平衡,凭什么自己每天在外边奔忙,香肠却在家,就提出改变分工。香肠尽管不适合拣柴,但麻雀很坚持。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没多久,香肠在野外拣柴时被狼闻到后吃掉了;麻雀也由于不适应在家烧饭这份工作,做饭时不慎被火烧死了。
四、分工与合作要协调。
现如今我国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大抵缘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源方面的约束导致企业经营遇到困境或者发展受限,二是从国内外许多成功企业那里得知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以及取得成功的重要源泉,因此希望以这些企业为榜样,力求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赢利水平。但是,很多企业在非常积极地学习了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技术之后,却发现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依然没有明显的改善。实际上,很多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比如部门职责不清、部门经理的管理能力不足,这一点不能不引起企业的重视。例如,天鹅、狗鱼和虾,一起想拉动一辆装东西的货车,三个家伙套上车索,拚命用力拉,可车子还是拉不动。车上装的东西不算重,只是天鹅拼命向云里冲,虾地直向后倒拖,狗鱼直向水里拉动。 究竟哪个错?哪个对?用不着我们多讲,只是车子还停留在老地方。员工部门之间不协调,工作就施展不好,只会把事情弄糟,引起痛苦烦恼。领导者的智慧所在,即能妥善分配员工的工作,并协调他们之间的合作。无论一个公司的资金、设备和人员的总和多么强大,如果没一支愿意进行思考和清醒的人们组成的队伍可以使用,他们只不过是一堆不会产生成果的僵死物质。
那么经过分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呢? 1.设定共同目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试论企业管理中的分工与合作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