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鼓乐传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新学期课堂常规、听赏《滚核桃》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的过程中,感受“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的风格。
2、进一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积极参与“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 教学要点
1、感受、体验鼓乐的魅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编节奏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民族打击合奏《丰收锣鼓》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乐器 二、初识“鼓乐” 1、说一说
师:“鼓”是打击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自产生以来,一直作用于人的生活,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民族的精神。(可以说说带有“鼓”字的成语) 2、看一看
师:鼓的种类繁多,能叫出名字的就有上百种,你能说出这些鼓的名字吗? 学生:看图片说出认识的鼓名
(堂鼓、八角鼓、战鼓、长鼓、象脚鼓、板鼓、太平鼓??) 三、感受“鼓乐文化”
1、讲讲在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鼓乐演奏情景
2、播放几段民族鼓乐的音乐片段,在欣赏过程中分析、观察、比较,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的鼓乐特点,感受鼓乐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 四、欣赏绛州鼓乐《滚核桃》
1、听第一遍,分析乐曲——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的喜悦心情 2、简介
《滚核桃》集中“花敲鼓”的精华,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核桃,置于房顶晾晒的场面。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击奏法,变化多端,繁简有序,质朴而不失优美,好似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而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农民欢庆丰收时喜悦的心情表现的活灵活现。 3、再次欣赏,说说你听出了哪些击奏方法?乐曲分几个部分?
4、学生创造——分小组尝试击鼓表现下列主题:滚板栗舞龙舟(每小组可任选其一)
5、想一想,你还可以用鼓来表现什么情景,试着做一做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节奏听辨与表现 教学目标:
1、掌握好歌曲多变的节奏 2、能设计简单节奏,为歌曲伴奏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各个难点节奏
2、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编节奏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滚核桃》,渲染课堂气氛 二、学习新歌 1、初听歌曲第一遍
说一说对歌曲的最初感受:歌曲活泼欢快,节奏紧密 2、复听歌曲
分析歌曲结构:歌曲分两个部分,在音乐中称作为——单二部曲式 两段在节奏、旋律、力度上有何不同》
3、再听第三遍说一说歌曲中的难点并解决,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乐句学一学 4、随琴慢速哼唱曲谱,逐句解决难点 5、哼唱歌词 三、拓展活动
学生活动(一)待歌曲熟悉后,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2、1、5”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二):用小鼓模仿老师所奏的节奏,并说说它是歌曲中的哪一句? 学生活动(三):选择歌曲中的一句用小鼓拍击节奏,让同学听辨。 四、巩固歌曲
1、有感情演唱歌曲
2、用小鼓敲击节奏 xxx xxxx ▏ xx xx ▏,为歌曲伴奏。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非洲鼓魂》、唱《伊哟勒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非洲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
2、通过参与模仿敲击非洲鼓的节奏,体会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特点。体验和感受非洲“鼓”的艺术魅力。
3、通过对非洲鼓语文化的探索和学习,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劳动的联系,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要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鼓文化,能模仿和学习几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导言:人类基因科学家破译了人类的遗传基因,咱们黄色人种的起源在哪里,你们知道吗?——非洲。科学家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从非洲大陆出发,经历了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到达了亚洲大陆,就再没有走出大陆一步,今天就让我们沿着祖先走过的足迹,乘着音乐的翅膀,到非洲大陆做一次音乐旅行。
二、认识非洲,初步感受非洲文化 师:你对非洲有些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简单介绍,教师及时补充
1、早期的非洲史是一部充斥着奴隶贸易的血腥史,不计其数的奴隶被抓获,然后被运到美国。
2、南非物产丰富,黄金储量占全世界一半,其他金属储量居世界之首 3、原始森林、非洲黑奴?? 三、体验鼓语
师:你知道非洲分几个区域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最新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