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的核心价值观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有表征自己精神内核的文化符号,即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标识。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名片”。 1、古希腊核心价值观
?古希腊是欧洲的“精神家园”,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黑格尔说:只要我们提到希腊,我们欧洲人就有了一种“家园之感”。
爱智与求真 苏格拉底:哲学就是“爱智慧”; ?亚里士多德:“求知是人的本性”。
?
民主与法治 ?
官伯利克: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的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成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在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会是这样的。(距今已有2400多年)
和平与勇敢 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是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最好阐释。
2、中世纪核心价值观
?
政教合一 ?教权政治化 神权至上
?
禁欲主义 ?
上帝全知全能;哲学经院化
“赎罪”;“存天理灭人欲”! 3、西方核心价值观
?文艺复兴时期:自由、平等、博爱 ?启蒙运动以来:自由、民主、人权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相同点:
?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 ?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都注重人的价值。
?都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不同点:
?
1.发生时间:
?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 ?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 2.历史背景:
1
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3.批判对象:
?文艺复兴:天主教神学世界观,不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启蒙运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度,反封建专制制度。 4.思想旗帜: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5.运动范围: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盛行于欧洲,不具世界范围。
?启蒙运动:源于英国,盛行于欧洲,以法国为中心,扩展至全世界。 6.表现形式:
?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外衣。
?启蒙运动:提出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天主教神学挑战。 7.与近代科学的关系:
?文艺复兴: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最大后果。 ?启蒙运动:近代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前提。 8.理论准备:
?文艺复兴:没有为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9.直接后果:
?文艺复兴: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
?启蒙运动:掀起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 。 10.影响程度: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更具广泛性,更加深入人心,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比文艺复兴更加彻底,其主张从理论上升到政治构建的高度。 4、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
?
追求无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追求全人类的解放,追求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
二、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批判 ?马克思终身从事的事业就是批判事业。 ?恩格斯:“他(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1、所谓“自由”
?就是资产者占有剩余价值的自由,就是劳动力的买卖自由,就是“资本”和资本占有者的自由;就是“最彻底地取消任何个人自由”; “自由的并不是个人,而是资本”。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就是“自由得一无所有”。——《资本论》第1卷 2、所谓“平等”
2
?就是“平等地剥削劳动力” ;就是价值规律面前人人平等。——《资
本论》第1卷
?就是“用我的劳动创造之物与我交换的平等”,就是“简直把不平等叫做平等”。——恩格斯《德国状况》 ?就是“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平等”。——《反杜林论》 3、所谓“博爱” ?就是“一方剥削另一方的那些互相对立的阶级之间的那种博爱;……就是内战,就是最可怕的国内战争——劳动与资本间的战争。”——《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就是“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资本论》第1卷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到处都在剥削的现象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恩格斯《在爱北斐特的演说》 4、所谓“民主”
?就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就是资本家之间的民主,“资产阶级口头标榜自己是民主阶级,而实际上并不如此,它承认原则的正确性,但是从来不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原则”。——《1848年11月4日通过的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5、所谓“人权”
?“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 ——《资本论》第1卷
?“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反杜林论》 ?人权就是“不受社会束缚地使用和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 ……就是自私自利的权利 ”。——《论犹太人问题》 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审视 ?普世价值之争。
?西方推销的所谓普世价值实质上只是西方的特殊价值。 1、文化传统:民主精神与法的精神 2、民主内容: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 3、民主价值: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 4、民主标准:单极标准与多样标准 5、民主进程: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6、民主成效:民主不是万能的;西式民主并非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好方案 【古希腊】官伯利克的演说: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
?① 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②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③ 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在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具有的真正才能; ?④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⑤ 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会是这样的。 ?第一,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久远的追求,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利”。 ?第二,自由、民主、人权从来都不是一种完全成就了的事实,而是
3
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
?第三,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是当今世界的主导模式,但它既不是完美的模式,更不是唯一的模式。
?第四,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拒绝自由、民主、人权,它所拒绝的仅仅是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模式。
?第五,中国现行的民主政治模式有其优越性,但也还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六,中国今天所遭遇的矛盾和问题与其说是现行民主政治模式惹的祸,不如说是现行民主政治模式避免了发展中更加尖锐的矛盾和问题的出现。
?第七,中国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只能依靠中国人民的智慧来解决。
?第八,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对于中国的矛盾和问题而言,肯怕是一种隔岸观火的镜像理论。
四、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
?文化价值观上的独立与自觉,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国家自立、自强的根本性课题。
?如果缺乏自身的独特价值观,那么,“中国特色”就是不明确的,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就是不确定的,“北京共识”就是模糊的。
?缺乏自身的独特价值观,对内难以获得认同,凝聚全国人民的目标和意志;对外交往中,则不可能占据宣传舆论上的主动,占据道德上的制高点。
1、向外看的“西化论”
?这种观点最有影响的说法是“西体中用”说,其通俗形式则是笼而统之、不加分析的“与国际惯例接轨”。 ?“西化论”的思维方式重在“向外看”,即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主要看西方“有什么”,我们“缺什么”,取人之所“有”,以补己之所“无”,取人之所长,以补己之所短。 西方价值观的内涵与影响: ?西方价值观体系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它肯定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自由以及私有财产等“天赋人权”,认为一切社会权力都导源于个人的基本权利。其“本位价值”是金钱,即“一切向钱看”、“金钱拜物教”、“钱本位”。
?西方价值观传入我国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极端个人主义,唯利是图、“有奶就是娘”的拜金主义,奢侈腐化、自甘堕落的享乐主义等。
?西方“钱本位”价值观与封建主义“权本位”价值观相互纠缠,产生了以“钱”“权”交易为特征的各种腐败现象。 2、向后看的“复古论” ?所谓“复古论”,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传统美德为根基来光复中国文化价值观。
?“复古论”的思维方式重在“向后看”,挖掘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发扬光大。
?近代中国的“中体西用” 说,中国20世纪后期的“儒家复兴”说,“国学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种导向和意图。 ?传统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4
传统价值观的基础是“家族本位”、“家长主义”和“君权至上”;其核心突出地表现为“权本位”,即羡慕、追求和“玩弄”权力;在社会规范上表现为宗法等级制和各种“纲常”“礼教”;在价值取向上则强调安贫乐道、重义轻利、重理轻欲、轻贱商贾、“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
?传统价值观绝不能与封建主义价值观划等号,它实际上还包括刚健自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优良美德。
传统价值观的弊端:领域单一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说到底就是“修身”二字(冯友兰) ?“仁”! ?“修身”!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仁、义、礼、智、信”! 3、向前看的“创建论” ?所谓“创建论”,就是强调以“我”为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实践为原动力,在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身份标识、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核,是中国作为大国走向世界的文化象征,是中国向世人展示的文化名片。
“左”的价值观已经过时! ?建国后,“以阶级斗争为纲”,习惯于“政治挂帅”,忽视经济建设和世俗生活,偏爱立足崇高的革命或道德理想评价事物,造成政治与经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二元对立。
?在“左”的指导思想和僵化体制下,形成了一整套高度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取向,如“一大二公”、只重整体、不重效率、平均主义的观念,鄙视金钱、“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的观念,只有人民、没有个人的观念,轻视知识、无视人才的观念,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正在生成!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所导致的社会价值重心由政治化、道德化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人们的价值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正在生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它目前所达到的新的理论高度。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应遵循崇高性、阶级性(政治性)、主导性、现实性的原则。
?讨论:如何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主 ?公正 ?和谐
?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堂笔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