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作者:赵志伟
来源:《学周刊》2018年第19期
摘 要:教学有效性是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之一。2009年新课程改革在河北省全面推开,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就是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一个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有效性的个案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9-00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9.023
追求有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对于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曾经做出过这样的阐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从不会学习到学会学习,从低效学习到高效学习,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由此可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学生们在学科学习中有收获,较之前多懂了、多会了、兴趣增加了这就是有效,这恰恰就是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真正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注意教材问题
对于编写者来说,虽然任何教材都有一定的编写目的,但是不能偏离学科特点。目前的高中历史教材,呈现一标多本的特点,特别是在编写体例上,呈现很大的变化,因此对于教材要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第一就是历史本身的时间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技能就是时空观念,这也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为本质的特征,更是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无限接近历史真相最为重要的依据。但是在课改以后教材的编排之上,已经打破了之前历史体例的编排上以时序为基本线索的编排体例。为了学生们深度把握知识而采取了专题模式,它的优点是能够宏观上理解问题,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但是它所涉及的知识点跨度较大,这对于在初中阶段学生基础能力要求较高。而从学生们的实际来看,初中阶段的历史所讲内容深度不够,而且一些地区还在实施开卷考试,这无疑会影响学生们的时空观念。另外,现在教材更多的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