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同课同构”课堂观察活动
——基于课堂教学常规落实的视角
杭州市萧山区教研室 邵汉民 杭州市闻堰镇小 韩伟珍
以课堂观察指向的教学改进行动,把教研活动从个人实践走向了合作实践,从忽略证据走向了重视证据,从完成任务走向了注重研究,体现了对教师日常工作的专业化要求和对教师生活从职业走向专业的推崇。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
一、活动背景
2008年,《浙江省教学管理指南及各学科教学建议》出台。2009年,萧山区教研室在连续几年“区域性推进校际教研”和“理想教研”经验基础上,大力推进常规改进工作,把新课程标准和优秀教师教学实践中相关教学规律进行总结提炼,专门出台了《萧山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规范》,比《浙江省教学管理指南》更加细化,对教师的指导性意义更直接更强,也更完善,《中小学教师教学规范》的落实,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经过几轮的学习,这些用定性语言表述的教学规范,教师们落实得怎样?教学常规对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相关程度怎样???教研室和学校都在思考着。
与大多数农村学校相似,近几年来,学校逐步向现代化、城市化迈进。在转型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大量加入学校,名优教师、骨干教师、新手教师三个群体层次立显,新手教师占较大比例。如何让新手教师迅速成长,让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正在寻找一条有效的校本研修途径。
在萧山区教研室、教科所的大力指导下,基于课堂教学常规的视角,我们设计了《小学数学“同课同构”课堂观察活动方案》,以数学“同课同构”的课例观察与分析为研究方法,来观察并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而分析“课堂教学常规落实”的度与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效能关系,并摸索以“落实常规,缩小差距”为研究主题,让优秀教师更加优秀、新手教师快速成长的校本研修之路。
二、活动设想
(一)研究分工
1、研究对象与对象情况假设
首先确立闻堰镇小韩伟珍、汪燕、管潇婷为观察对象,因为这三位研究对象分别代表了三个层次的教师。
第一层次,名师级教师。韩伟珍,名师级别教师代表,中学高级教师,萧山
正文 共 7 页 第 1 页
区名师培养对象,有20年数学教龄。假设她已经把多数常规转化成了自觉的、自动化了的教学行为,但可能也有一些常规,由于长期来没有进行科学的观察研究,并没有得到落实,存在着一些缺陷。
第二层次,骨干教师。汪燕,骨干级别教师代表,小学高级教师,校数学教研组长,参加过区级小学数学领雁工程培训,假设她在13年的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常规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落实,并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但某些教学经验并不一定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常规,影响到教师的成长。
第三层次,新手教师。管潇婷,新手教师代表,2008年毕业,工作2年,由于各种原因,也还没有对自己的学科教学专业真正定向。假设她对于课堂教学常规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的了解,如何把条文转化成有效的教学策略,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
2、观察与分析小组
(1)研究小组成员:徐和平 徐云福 邵汉民 来尧林 方凌雁 主要职责为确定本次观察研究的主题、研究的假设与研究的目标、总体协调,确定研究对象,组织好课堂教学,方案制订、量表制作、课堂观察与整体分析。
(2)本次活动观察小组成员:闻堰镇小高炜、谢晓春、华炯炯、王灿萍、张建松、许亚飞、曹静霞 主要职责为根据各自观察任务和观察点,进行记录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反馈,得出相关分析结论。
(二)、研究的设计
1、总假设:在外在资源相对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层次的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落实程度与方式,直接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课堂效能成正相关。
2、子假设:
课堂教学常规可从9个纬度表达,简称课堂教学常规“9个好”——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营造好课堂氛围、掌控好空间位置、把握好教学节奏、管理好学习任务、运用好教学语言、安排好学生答问、导评好学生表现、生成好教学资源,由此设立9个子假设。
假设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与课堂效能的关系为正相关 假设2:运用好教学语言与课堂效能的关系为正相关 假设3:安排好学生答问与课堂效能的关系为正相关 ??
3、研究变量控制:
同课同构、自然状态的常态课、不试教、提前5天通知。 三、活动过程
1、变量控制与课前会议。9月20日上午,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邵汉民老师与闻堰镇小协定,同课同构内容为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前面的字母表示数内容不补课,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及时做好教学预案。9月21日,到闻堰镇小召开课前会议,接下来9.22~9.24恰逢中秋放假, 9月25上午为上课日期,无任何试教空间和时间。
9月21日,教研室教研员邵汉民老师和科研员方凌雁到闻堰镇小,分成两组进行指导——教研员邵汉民指导执教教师组,科研员指导课堂观察组。闻堰镇小
正文 共 7 页 第 2 页
7位教师担任课堂观察任务,在课前准备会议上,方凌雁老师就此次活动的观察背景、观察意图、观察量表、观察点分工、怎么观察、怎么记录、怎么分析等内容对观察老师进行指导,如关于如何记录方面,让观察教师用符号快速记录,秒记作“s”,教师追问记作“T追”,教师直接给出答案“T答”??等,并让观察教师做好相关观察准备,如三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先找三位相关班主任准备好三张座位表,标出5~6名“优等生”与“学困生”所在的座位方位??等,最后,大家都明确了各自或他人的观察点,但此次课前准备会议及相关前期准备不能向三位执教教师透露,确保三类教师为自然状态下的问题显现。
而在执教教师组,三位教师阐述各自对本课的内容主题、教材的前后联系与地位理解,介绍本课的大致结构与困惑之处,阐述本课学生难点在哪里,准备如何解决等。教研员邵老师提出建议,让教师备课时再深层次剖析教材、合理使用教材,让教师教学时突出“方程”的本质、凸显方程的相等关系内涵、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其后执教教师在备课研发阶段遇到问题,与邵汉民老师电话和邮件联系,尤其在教学预案的规范书写方面和教学素材游移不定时,得到了充分的专业引领。
2、同课同构、课堂观察与课堂检测
同构课堂课堂观察:9月25日上午8:15开始,三位教师呈现同课同构《方程的意义》,教学流程分为五个板块:
天平图片导 9个数学式分类,辨析判断,巩固方程意义。 拓展应用,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回顾课堂,方程知识拓展。 入,列数学式。 概括方程的意义。 三位教师的教学预设过程相同,教学课件相同,教学准备相同,作业设计相同,三个教学班级前测相似,三位教师均没有上过新教材此课内容,唯一不同的是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语言以及新手教师刚刚任教该班数学教师20天的差异。 七位观察教师根据各自观察点
三位教师教学效果定性优秀评价统计图单位:%和观察要素,分别填写15张观察量
120.00表,对三位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方面
100.00存在的问题用科学统计数据进行统80.00管潇婷计分析反馈; 60.00汪燕韩伟珍其后进行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40.0020.00查和课堂作业批改正确率统计。
0.00教学效果整体观察问卷调查:三
课堂氛围学生兴趣目标达成个体诊断堂课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参与积极性、学生掌握程度有所差异,从学三位教师“同课同构”作业正确率统计图生个体或班级综合整体观察,课堂效
120%果显示名师级教师(以下简称C)班100%优于骨干教师级(以下简称B)班优80%管潇婷50460%汪燕508于新手教师(以下简称A)班。问卷
韩伟珍50140%调查统计情况如右图。
正文 共 7 页 第 3 页 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20%0%
作业反馈情况:作业选用浙江省教研室编选的《课堂作业本》,共三个大题6个小题,作业正确率统计如右图。
作业正确率C班优于B班优于A班。
其中第2题错误率较高追查(第2题即为下图中第二个集合圈判断)
按要求将下面式子的编号填入对应的集合圈里
(1)2ⅹ+8=20 (2)2ⅹ+8 (3)2ⅹ+8<20 (4)2×6-8=4 (5)20>2ⅹ+8 (6)2(ⅹ+8)=20 (7)5ⅹ-6=4 (8)6÷ⅹ=12 (9)ⅹ+ⅹ+ⅹ=12
方程 等式 既不是方程也不是等式
【知识点、学习目标、典型错例与改进策略】 知识点:“方程定义”;
学习目标:“能运用方程概念进行判断,掌握方程与等式的差异”。
典型错例:所有错误同学主要错在第二栏,把“等式”这一集合只选了除掉方程剩下的等式(即非方程的等式)。
错误原因:答题技巧欠缺。(对题目的理解不清。学生错题后订正,马上就订正了,表明头脑中有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也知道他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因为平时的分类思维定势较多,所以分类具有排他性。)有个别学生选错。6÷ⅹ=12,记作不是方程;
改进策略:正确理解题意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解读题目要求是写出“等式”,就要根据等式的意义进行判断,“要根据概念进行判断”这是非常重要的认知,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概念的理解,特别是概念的内涵及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
3、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评课交流反馈。
同课同构变量控制前提下,C班的教学效果好于其它两个班,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三位教师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有怎样的差异表现?哪些要素与课堂教学效果正相关?
基于数据分析的观察评课交流,为此次活动重心所在。 通过对三位教师的观察量表的情况记录整理,七位教师开始基于数据统计的评课反馈。
华炯炯老师首先以三位教师语气表情肢体语言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如图,统计单位为次,得出观察结论——运用好教学语言与课堂效能正相关
观察报告一:《运用好教学语言与课堂效能的关系为正相关》 ABC三教师语气表情肢体语言情况单位:次
80 60A 40B C20
0 音量变化速度变化平静语气疑惑表情夸奖表情带肢体动作正文 共 7 页 第 4 页
观察表象:
三位教师音量变化次数呈递进趋势,音速变化次数C教师明显多于AB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优于AB教师。纵观三堂课,因为同课同构,A、B、C三位教师的预设教学语言相同,因而用规范的学科教学语言进行教学,语言准确度、清晰度、流畅度、音量,都比较好。但是在音量变化、音速变化、语气运用、表情应用以及肢体语言运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对象的老师语言的激情度、生动幽默度和肢体语言方面,更具有独特感染力,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远远优于A班。
简要结论:
运用好教学语言与课堂效能的关系为正相关,并提出建议: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好教学语言,而且数学教师教学语言必须准确而严谨,如课堂中 “5×(X-2)=15”,学生读作“5乘括号X减2括号等于15”, 最好读作“5乘X减2的差所得的积等于15”,日积月累的数学积累对准确理解和学生思维发展有利。
闻堰镇小王灿萍老师先表明自己的观察点、观察任务、所用的观察量表、在观察数据基础上,得出观察结论并安排好学生答问与课堂效能的关系为正相关。
观察报告二:《安排好学生答问落实不够,偏差明显》
常规第17条 安排好学生答问
按照有利于激发人人参与、共同参与、有效参与等原则安排学生课堂答问,让全班同学有相对平等的参与机会,努力克服因学业成绩、职务、家庭背景、座位、长相个性等差异因素造成的课堂提问偏差。
观察量表:记录学生个体表现记录表、学生问答(提问)的类别频次与空间分布表
数据显示如图 3.002.502.001.501.000.500.00男女生偏好优生偏好差生覆盖率学生问答类别频次分析图A班B班C班数据说明:
男女生偏好差异:A班:总人数33人,男生10人,占30%。女生23人,
正文 共 7 页 第 5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小学数学同课同构课堂观察活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