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主要成果(一)(只列省级以上成果) 植被高光谱遥感数据非线性细部特征信息提取及应用 (40771143) 开采产生的地表裂缝对山区地表移动变形影响规律研究 (50774067) 大面阵彩色CCD数字航测相机研制(2001AA131010)之子课题“大面阵彩色CCD数字航测相机飞行导航系统” 近景目标三维测量技术㈠(2003AA133040)之子课题“软件系统集成” GPS/HIS组合系统的最佳非线性滤波理论与算法研究 (04KJB170140) 超低空无人机遥感产业化试验及其应用系统开发件 (JHB05-36) 沛县城镇第二次土地调查 地形特征对山区地表移动的影响研究(05KJB170131) 城市绿地景观信息3S技术提取及监测研究(06KJD420181) 微地形对局部大地水准的影响的研究(03KJD420208) 顾及非偶然误差特征条件的最小二乘及在GNSS中的应用(07KJD420214) 三维GIS中大规模真实感地形快速绘制技术研究 (08KJB420001) 大规模三维地形实时漫游关键技术研究(B2006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8.01-2010.12 张连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8.01-2010.12 康建荣 科技部,国家863项目子课题 2005.01-2005.12 张连蓬 科技部,国家863项目子课题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4.01-2005.07 张连蓬 2004.10-2006.10 赵长胜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国家土地资源部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5.10-2008.10 张连蓬 2008.10-2010.12 2005.12-2007.12 吴明新 康建荣 2006.12-2008.12 景海涛 2003.12-2005.12 王爱生 2007.09-2009.07 王爱生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辽宁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2008.06-2010.12 靳海亮 2007.01-2008.12 靳海亮 - 5 -
大区域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DLLJ200604)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框架研究 (07KJD420215) 多光谱遥感影像纹理分析及其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04KJD420210) 基于RS和GIS的城市景观之格局演变与生态安全预警 (06KJD420184) 基于GIS的采动损害及土地复垦可视化评价研究 (07KJD420213) 直接由星载GPS相位数据解算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05KJB170129) 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7.01-2008.12 靳海亮 2007.12-2009.12 林 卉 2004.10-2006.10 林 卉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12-2008.12 周兴东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7.12-2009.12 胡晋山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5.12-2007.12 郭金运 2.出版著作、教材 著作、教材名称 高温岩体地热开发导论 动力大地测量学中的地球自转理论 基于星载GPS的低轨卫星动力学定轨和地球重力场模型解算 病态系统分析理论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 测量平差 应用大地测量学 GIS软件使用与开发 摄影测量学基础 遥感原理与应用 遥感科学与进展 作 者 康建荣 张捍卫 郭金运 冯遵德 赵长胜 赵长胜 景海涛 林 卉 林 卉 林 卉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科学出版社,2004.6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6 测绘出版社,2007.12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7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7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8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7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7
备注 专著 专著 专著 专著 教材 教材 教材 教材 教材 教材
2004年以来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主要成果(二)
- 6 -
3.论文(共发表论文367篇, SCI、EI、ISTP收录25篇,部分论文如下:) 论文名称 有色观测量的滤波与配置 非线性逐次拟合推估 高斯平均引数计算大地坐标主题反解的迭代算法 Nonlinear Static Filtering and Prediction Considering Quadratic Terms 多方向投影寻踪与高光谱遥感图像特征提取 Classif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Remonte Sensing image Oriented to easy MixedClassified Objects 基于GPS和GIS的航空摄影测量飞行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山区采动裂缝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分析 不规则区域等值线拓扑关系的建立及充填算法 测距空间交会测量模式中交会图形优劣的诊断 Application of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in data analysis of minning subsidence GSP定位中几何精度因子的病态性诊断及其递推计算 地形图扫描数字化质量控制 地图扫描数字化误差分析及质量控制 利用等高线数据提取山脊(谷)线算法研究 Research on the Algorithm of Extractingt Ridge and Valley Lines from Contour Data 全站仪三角高程替代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分析 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研究 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与评价 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灰度调制影像融合方法研究 部分最小二乘平差方法及其在粗差定值和定位中的应用 作 者 赵长胜 赵长胜 赵长胜 赵长胜 张连蓬 刊物名称及发表时间 有色金属学报2005,15(1) 测绘科学2006,31(5) 测绘通报2004,(9) 煤炭学报2004,(5) 煤炭学报,2007,32(02) Transactions Nonferrous Society of 2005,15(1) of Metals China, 张连蓬 张连蓬 康建荣 康建荣 冯遵德 测绘科学2005,30(6)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01 测绘通报 2004,09 测绘通报2004,(12) Transactions Nonferrous Society of 2005,15(1) of Metals China 2004年以来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主要成果(三) 冯遵德 冯遵德 胡晋山 胡晋山 靳海亮 靳海亮 靳海亮 林 卉 林 卉 林 卉 王爱生 煤炭学报2006,31(5) 测绘通报2004,(12) 测绘科学2005,(2)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9)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5,8(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23(10) 测绘学报2005,34(2) 煤炭学报2005,30(3) 遥感学报2007,(1) 测绘科学2005,30(2) - 7 -
“移去-拟合-恢复”算法进行高程转换和地形改正计算公式探讨 拟准检定法实现过程的有关问题 检测GPS载波相位中周跳的R+1法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研究 王爱生 王爱生 王爱生 周兴东 测绘通报2005,(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 数据采集与处理2006,25(3) 煤炭学报2007,(5) 4.科研获奖 奖项名称 有色噪声滤波与非线性滤波 “产学研结合、注重能力培养”教学理念的实践与研究 创新型测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地学数字信息模式识别和非线性动态数据处理理论及其应用 地学数字信息模式识别和非线性动态数据处理理论及其应用 非线性最小二乘与测量平差及其应用 计算机自动读图和成图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森林资源精准监测广义3S技术研究 3S技术支持下的林业资源监测理论与实践 地方院校(测绘)专业定位与教学模式研究 摄影测量学网络课程 奖励名称 淮海科技进步三等奖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山东省高校自然科学奖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淮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江苏省高校第三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第五届全国测绘学科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江苏省第八次获奖作者 赵长胜 级别 省级 获奖时间 2008年 赵长胜 省级 2005年 赵长胜 省级 2008年 2004年以来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主要成果(四) 张连蓬 省级 2007年 张连蓬 省级 2007年 张连蓬 康建荣 景海涛 景海涛 景海涛 省级 省级 国家级 省级 省级 2005年 2007年 2004年 2008年 2004年 林 卉 省级 2006年 摄影测量学 林 卉 省级 2008年 测绘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林 卉 省级 2007年 - 8 -
的思考与对策 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5.其他获奖 名 称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级别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省级 获奖时间 2005 2004 2004 2006 2006 2008 2008 负责人 赵长胜 赵长胜 赵长胜 张连蓬 张连蓬 康建荣 林 卉 2004年以来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主要成果(五) 二、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
建设意义和必要性: 一、建设意义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首次以美国政府的名义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测绘科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密切集成了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现代高新技术,从而得以迅猛发展。它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以获取地理坐标为目的的测量工程,而是成为一项重要的与地理相关的信息产业。测绘行业的服务范围和对象在不断扩大,已经从单纯的测绘基本地形图扩大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与空间数据有关的各个领域,包括农业、林业、水利、军事、城市规划、环境、交通、土地利用等等。美国劳工部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将测绘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并称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途的三大技术,是劳动力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这一点已经从日益流行的地球空间查询系统“Google Earth”上得到证实。现在,通过“Google Earth”上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加上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任何一个地面建筑,小到楼梯口,甚至马路上的窨井盖。强大的微软公司也不惜代价开发了类似的基于测绘信息的虚拟地球系统“Virtual Earth”,以求在这一极大的潜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预计,未来的几年中,真实世界中的整个空间将会大量地出现在虚拟的计算机世界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最基础的空间测绘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 我国也同世界先进国家一样,充分认识到基础空间测绘技术的重要性,在863计划中,特别在近年增加了“对地观测与导航领域,成为863计划的十大领域之一。由于我国耕地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为了保住18亿亩耕地的底线,国家在两年之内要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详查,并在以后进行常规性土地变更调查;此外,由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还处于开始阶段,公路、铁路、各种输电、输油 - 9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