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八 实时联合傅里叶相关识别
一、 实验目的
学习马赫-曾特干涉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学习电寻址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原理、光学特性和操作,了解联合傅里叶变换在光学上的实现及有关效应,体会光学信息图像识别的优越性。
二、 实验原理
1 联合傅里叶变换功率谱的记录
联合傅里叶变换相关器简称联合变换相关器,分成两步,第一步是用平方记录介质(或器件)记录联合变换的功率谱,如图1所示。
图1 联合傅里叶变换功率谱的记录
图中L是傅里叶变换透镜,焦距为f.待识别图象(例如待识别目标、现场指纹)的透过率为f(x, y),置于输入平面(透镜前焦面)xy的一侧,其中心位于(-a, 0);参考图象(例如参考目标、档案指纹)的透过率为g(x, y),置于输入平面的另一侧,其中心位于(a, 0)。用准直的激光束照射f、 g,并通过透镜进行傅里叶变换。在谱面(透镜的后焦面)uv上的复振幅分布为
??S(u,v)??????2??????f(x?a,y)?g(x?a,y)exp?ixu?yv??dxdy????f??2???2???exp?iau?F(u,v)?exp??iau?G(u,v),?f?f????(1)
式中F、G分别是f, g的傅里叶变换。如果用平方律记录介质或用平方律探测器来记录谱面
?2??22S(u,v)?F(u,v)?exp?iau??F(u,v)G*(u,v)??f??2??2?exp??iau??F*(u,v)G(u,v)?G(u,v),??f?上的图形,得到
即联合变换的功率谱。 当f=g (两个图形完全相同)时,上式化作
(2)?2???22?S(u,v)?2F(u,v)?1?cos??fau????.????(3)
亦即相同图形联合变换的功率谱为杨氏条纹。 2 联合傅里叶变换功率谱的相关读出
第二步是联合变换功率谱的相关读出,参见图2。用傅里叶变换透镜对联合变换功率谱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在输出平面(傅里叶透镜的后焦面)??上得到
o(?,?)??2??2??S(?,?)exp?i?u??v??f?dudv????????(4)???o1(?,?)?o2(?,?)?o3(?,?)?o4(?,?),其中????????????o2(?,?)???f(?,?)g*[??(??2a),???]d?d??????????o3(?,?)???g(?,?)f*[??(??2a),???]d?d???????????o4(?,?)???g(?,?)g*(???,???)d?d???????o1(?,?)?f(?,?)f*(???,???)d?d???(5)
式中o1 和o4分别是f和g的自相关,重叠在输出平面中心附近,形成0级项,它们不是
图2联合变换功率谱的相关读出 信号。而o 2和o 3为两个互相关项,即1级项,正是相关输出,在输出平面上沿ξ轴分别平移-2a和2a,因而与0级项分离。如果f和g完全相同,相关输出呈现明显的亮斑(相关峰)。 从物理光学的观点来看,如果f和g完全相同,联合变换的功率谱为杨氏条纹,其傅里叶变换必然出现一对分离的1级亮斑和位于中心的0级亮斑;如果f和g部分相同(例如现场指纹和档案指纹),相关峰较暗淡,弥散较大;如果f和g不同,相关输出不呈现”峰”的结构。因而相关峰及其锐度是f和g是否相关以及相关程度的评价指标。
三、 实验内容
1、调节光路,搭建马赫-曾特干涉系统
2、输入标准物和目标物,进行实时联合傅立叶相关识别
四、 实验数据
相关峰 功率谱
实验光路图:
图4. 系统光路
( 1.HeNe激光器 2.圆形可调衰减器 3.空间滤波器 4.平凸透镜 5.可变光阑
6.7.12.分光光楔 8.9.反射镜 10.11.目标识别板 13.19.傅式透镜 14.20 CCD 15.21 CRT显示器 16.18偏振片 17.空间光调制器(液晶片))
五、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试验,懂得了对马赫-曾特干涉系统的搭建和调试,了解了联合傅里叶变换在光学上的实现及有关效应,并认识到光学信息图像识别的优越性。这是一次对理论知识很好的
实践,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实时联合傅里叶相关识别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