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颖的王羲之尚且领悟得如此之晚, 那么后人呢,“后之视今” 后人看到今人 (王羲之所处时代) 的这些关于 “死生无常, 时不我待” 的文章, 依旧会 “临文嗟悼” ,依旧会 “不能喻之于怀” , 等到真正明白时, 人已老了,光阴不再。这就是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 这是一个怪圈, 一个令人悲哀的轮回, 类似于杜牧 《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的那种循环。虽是如此, 但王羲之还是希望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希望后人能真正明白这篇文章的用意, 趁年轻真正的去珍视生命,珍惜光阴, 走出这个怪圈。
总之, 《兰亭集序》 中的 “痛” 是一种普遍的, 永恒的痛, 而 “悲” 更是一种轮回之悲。
作者单位: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论矛盾分析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兰亭集序》为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