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如今,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因其高度的可行性、有效性而被应用于很多的企事业单位。它以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保持一致,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的方式,来达到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的目的。最近,绩效管理在医疗卫生单位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中也得以广泛应用,并且成效颇高。文章根据在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绩效管理的不足,提出了在医疗卫生单位行政管理中实行绩效管理的相关途径,有助于医疗卫生单位的行政管理,保障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医疗卫生单位;行政管理;绩效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26
在医疗卫生单位行政管理中实施绩效管理,可以保证医疗卫生单位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可以全面评价医疗卫生单位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业绩和工作质量,鼓励工作骨干人员,带动较落后的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对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是一种很好的完善。但是在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中,绩效管理的模式还不够成熟,体系的构建还不够细化,因而也存在诸多困难。
1 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计划制订要综合基层意见,从实际出发
医疗卫生单位制订绩效计划的流程首先应对岗位情况加以分析,以基层为单位提出目标,领导层在制订本部门的绩效计划时应以基层制定的目标为准则。在制订计划时,需要部门所有员工的参与,此计划也应得到部门员工的认同,这样,部门的总体目标必然与部门员工个人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常在每年的开始,行政管理部门都会为了做好本年度的工作,而制订出相应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便于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各项工作。不过,在制订目标和计划时,成员的参与常会被部门所忽视。大部分的部门领导在制订年度的工作计划时,在征求部门内部成员的意见这一环节被忽略,将工作计划中的具体工作以下达命令的方式分配给个人。这样做,必然会产生问题,主要表现在上级领导与基层有一定的距离,对具体的工作了解不够充分,不过员工又没有太多的发言权,结果造成了制订的计划与部门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现象。其次制订计划时还需要领导与基层的沟通,但是实际操作中,这一环节被省略,员工在执行计划任务时不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势必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对于员工是否能够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医院事业今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所以,在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制定时,必须参考基层的各种意见,从医院实际出发。
2 医疗卫生单位行政部门绩效评价要做好相关量化指标
医疗卫生单位行政管理工作实行量化管理,首先,要提出统一的量化标准,实施时以数字形式表达,才能使绩效管理得以顺利开展。可是,在医疗卫生单位行政管理工作中实行量化管理非常困难,原因在于量化时很多医务人员对你的考评是主要根据,其个人的工作价值不能完全得以体现。人为地考评难免会掺杂个人因素,被评估者的业绩会受到影响,测试出的数据也不能充分说明个人工作业绩的好与坏。其次,医疗卫生单位行政管理与市场体系又有所区别,因岗位不同、性质不同、职责不同,所以前者没有竞争性,没有对比性,对工作成绩的优劣和多少是难以区分的。因此,在最终的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绩效评价时,对各种指标要做好量化工作。
3 医疗卫生单位行政部门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应符合医院的经营管理现状
绩效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实现一定的绩效目标,在新公共管理的运动中明确地指出,公共部门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三个E”,那么什么是“三个E”呢?就是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分别代表着经济、效率以及效益。但是后来兴起的公共管理学派又持有另一种想法,他们认为,就公共部门而言,很多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仅仅追求经济的收益,这样很难满足于大众的要求,因此他们增加了极其重要的一点,Equality就是平等作为公共部门大力追求的价值所在,也就是成功地增加为4E目标。医疗卫生单位行政部门很灵活地参考这一目标,并将之融入行政部门的管理中。在运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如何确定目标是一个难点任务,同时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医疗卫生单位,存在于行政部门绩效管理中有一对比较突出的矛盾,那就是服务和管理。看似简单的两件事,结合起来却让人头痛,服务和管理应该同时存在,但是就它们的性质而言,又是相互矛盾的对立体。我们大家公认的一点,就是医疗卫生单位行政部门应该首先服务于医院的整体发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保障。执行好上级主管部门或者领导发布的指令,重视职工的切身利益,遵循医院制定的规划和长远目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医疗卫生单位行政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