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读本”教学问题与对策(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 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与衔接

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应符合企业、行业的需求。首先,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应组织相关教师共同深入企业进行调研。针对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学校和南通理工学院对江苏省数控类或相近专业的人才需求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选择职业能力要求和层次不同的岗位作为中职和本科阶段培养的核心岗位,确定了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岗位衔接、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原来中职和本科两个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进行整体规划,制定了一体化的“3+4”中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

由于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以高中生为起点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与中职阶段的教学课程重复开设的情况,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程重复现象较为严重,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上看也有较高的重合度,有些内容的重复率可达30%~50%,甚至超过50%。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3+4”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我们采取了“对照”的方法,即把原有的中职课程体系与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对照比较,对重复的部分进行有效合并或合理删减,形成一套中职与本科能够较好衔接的课程体系。

从数控技术专业目前的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主要以南通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为参照,凡是高校将要涉及和学习的教学内容,在此类专业课教学内容上都做了一定的调整。如“机械制图”(高校为“工程图学”)“机械基础”(高校为“机械原理”)等理论课程,都从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梳理和调整,有些重复的教学内容在本科阶段就予以合理地删减,如一些简单、容易掌握的基础性知识,不再“炒冷饭”,而是侧重于加深一定的难度,进行深层次地讲解,从而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3. 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与衔接

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在中职阶段要注重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上,除了专业理论课程之外,实践课程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从中职二年级开始,便安排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如“数控编程”“机械CAD/CAM”“数控车加工工艺”等,其教学环境从教室搬到机房或车间,教学模式采用项目过程一体化教学。

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为依据,对相同或相近的任务进行合理归并,设计出项目化专业课程,构建基于工作岗位和职业的分段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实践课程模块,在进行实训技能训练时,要加强综合技能训练,不是传统的单项训练,而是要结合数控编程、数控仿真、数控工艺、数控车加工等,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这样可使实践课程围绕理论课程展开,加强学生对所学课程之间联系的认识,明确课程之间的先后及难易关系,从而达到中职阶段的培养目标。中职二年级下学期完成普车中级工考核,三年级上学期完成数控车中级工考核,为今后本科阶段的高级工考证打下基础。毕业前完成晋升本科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转段考试,为本科阶段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提供保证。

本科阶段的学生倾向于在实践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因此,本科阶段要采用合理的建构模式来编制课程体系结构,实现人才培养从技能型到应用型、从操作型到管理型、从实用型到高级技术型的顺利转变。

三、“3+4”衔接模式的教学思考

“3+4”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中职的本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体制,社会、家长、学生的期望值都很高,能否实现无缝对接的关键是如何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和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能否处理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职学生进入本科院校后能否得到提升与发展。在中职直通本科的条件下,要激发中职阶段教师的教学动力和学生的学习动力,保证中职阶段教学质量,提升“3+4”模式的社会公信度,确保“3+4”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防止产生社会负面影响。

“3+4”衔接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要遵循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让中职学生进入高校后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有效提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中职学校“工匠精神读本”教学问题与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读本”教学问题与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zhidao/12265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