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妇幼保健机构临床科研伦理管理问题归因
由于现代社会组织(如医院)的庞大化和复杂化,医者个人持续保持精力集中的能力毕竟有限,犯错总是难免的。为了真正预防和减少科研差错(科学的、伦理的)的发生,归因时应部分从“个人”转向“系统”(组织),归责时部分从“个人”转向“集体”[3],更应强调的是,应从错误中总结、记住教训,并通过构筑预防错误发生的体系才是组织成员尤其是医院管理者重要的伦理义务。值得注意的是,组织伦理与临床伦理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为了确保医学伦理在组织任何水平上的协调发展,同时考虑多个层次的伦理通常是必要的。
2.1伦理归因——部分医务人员错误的伦理意识
人体实验是生物医学科研中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种方式。以人体为对象,运用物质手段干预、控制人体生命活动,解释人体的机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过程。它是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之后、临床应用之前的一个中间环节。医学科研的伦理原则:人体实验的第一个国际准则——《纽伦堡法典》。1964年第18届世界医学大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会议通过了《赫尔辛基宣言》,对人体实验作了比较具体的伦理规范。医学科研必须遵循如下伦理原则:医学科研必须符合医学目的;必须维护受试者利益;必须知情同意;必须科学和伦理审查。医学目的只是医学科研的首要背景和前提,不是唯一的条件。在医学科研中,受试者的健康和利益是必须首先考虑的,实验者必须做到保护受试者的生命、健康、隐私和尊严,其次才是科学和社会利益。然而,一些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知识缺乏,有的不了解医学伦理原则,更谈不上站在伦理学的高度去设计科研课题。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的课题不存在伦理问题,不需要提交伦理委员会讨论。按照《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生命高于科学。凡是涉及人体的医学研究,无论研究的类型如何,都必须遵循人体医学研究的伦理准则进行伦理审查,并将伦理审查结论作为是否进行立项受理的首要条件。国家对涉及人的科研项目的伦理监管力度尚较欠缺,很多研究者对科研课题伦理审查还没有意识,一些研究者往往出于申报课题、发表文章等的需要,“被迫”递交伦理审查报告。
2.2组织归因
2.2.1伦理委员会评审人员组构、评审质量、力度尚不够。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在知情同意审查、生物医学研究审批、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医学伦理咨询、规范医疗行为、增强医务人员伦理意识,维护患者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归因:伦理委员会虽由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医学专家及群众代表等组成,但有些人没有经过专门的伦理培训,有的非医学专家不懂医学,有的医学专家又不懂伦理学,有的成员不懂国家的相关医疗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提不出临床伦理问题和做出伦理判断,使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查有时不够严谨而流于形式。
2.2.2某些条件缺陷。
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日常管理设在科教科,没有专人负责,没有独立的场所和足够的经费,因此,很难保证伦理评审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2.3相关培训欠缺。
针对伦理委员会和医务人员的伦理知识培训较少,也没有形成培训的常态机制。虽然医院也组织过较少伦理培训,但由于伦理知识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一些人似懂非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伦理审查中,当伦理委员会委员提出伦理问题时,有的人不理解,还认为是故意刁难。
2.2.4组织管理的欠缺。
基于对科研保密的要求,在召开伦理委员会前,没有将课题申报书等资料提前发给伦理委员会委员,导致一些委员不能快速反应,提出课题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2.3临床科研实施过程中缺乏监管的归因
伦理审查及监管的全程性问题,在我国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有力的改进措施,很多医学伦理组织的审查工作往往终结于会议审查结束之后。虽然科研课题在申报阶段经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查,但在上级部门批准立项后,就缺乏过程监管。而产前诊断和生殖医学技术服务实施过程中,也缺乏过程管理,只有出现问题或验收检查时,才组织专家进行审查。
3加强医院医学伦理管理的对策
3.1强调研究者对医学伦理及科研伦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纠纷日益成为困扰医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医患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患者的法律意识亦逐渐加强,导致医疗投诉不断增加,这些问题的突出表现,说明了现今的医学伦理关系已开始发生很大变化,也意味着重视医学伦理学是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并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伦理对规范、约束、指导、监督医学行为,保护患者(受试者)权益,调节医患关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者要自觉强化科研方案设计中的伦理意识,自觉运用伦理知识,将伦理意识、道德情感和科研行为相统一,在实践中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3.2加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科研知识培训
①对医务工作者进行伦理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平时医疗任务繁重,对伦理知识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伦理意识缺乏,伦理关注不足,对会引发的社会问题估计不足,医院应邀请伦理学专家在全院范围开展伦理知识系列讲座,特别是对知情同意、生命伦理原则、伦理审查流程和申请要求等重点讲解,使其树立医疗和科研伦理意识。②着重培训医者在方案设计起点上注重反思和重视过往存在的伦理问题,正确处理好方案设计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并依据伦理规范开展相关研究活动,预测或防范可能诱发的伦理问题或伦理风险。③开阔医务工作者的视野,培养其学习伦理学的兴趣。对当前医学的进步、医药科技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面对伦理问题带来的困惑和挑战,将如何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切实提高研究者的应对能力。④结合实际案例给予指导学习,引导其了解自身所要面临的种种困境,对各种价值观有所了解,能正确解决来自多方面的冲突,促进医学临床科研工作良性发展。⑤向公众普及伦理知识,提高受试者获得知情同意及相关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在参与临床科研活动时具备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获得自我保护的手段和方式。公众对伦理具有一定的认识后,能消除抵触心理,对临床科研的开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保健医学人才培养问题以及对策论文(共3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