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保健课程选用PBL教学模式的目的
全科医学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建立起包括医学本科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在内的较为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2]。我校全科医学院从2011年始开展全科医学教学工作,负责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全日制本科生培养任务。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社区保健》为必修课程,儿童保健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员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新生儿护理方法;小儿营养摄入的计算、熟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指导;小儿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和评估;儿童听力、视力异常的筛检方法;儿童龋齿的防治和牙齿畸形矫正的时机、儿童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程序、禁忌症、接种反应的处理等。通过3年的教学实践,深感目前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效果一般。因此进行了PBL教学模式,同时配合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式教学的尝试,目的是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方式的反应,评价PBL教学模式在儿童保健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儿童保健课程开展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2.1教师备课针对全科医学儿童保健课程的特点,课前设计以下问题:①儿童各年龄分期的喂养方法及辅食添加原则,要求每个学员制定一份一日三餐的儿童食谱。②预防接种程序及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以8月龄儿童接种疫苗为例。③儿童各年龄分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举一份佝偻病的病例进行讨论;④儿童发育偏差及治疗方案,举中度营养不良儿童病例进行讨论。
2.2教学实施过程
(1)导入问题:确定以上讨论问题后,在开展教学活动前的2一3周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收集和整理材料。
(2)小組讨论:分组7-8人分为一小组,学生可以自行结伴成组,并选出本组的组长。组长将具体的“小问题”分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工研究。组员要拟定出自己负责问题的解决方案,积极搜集和整理资料,做好读书笔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与学习(时间约1小时),相互交流,分享获得的学习资料,并派专人负责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
(3)小组成果汇报:在充分讨论后,由组长将本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每组要提供一份该组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的结论。汇报的内容可以是该小组学习心得体会、介绍研究的过程、研究方法,汇报的形式可以是讲授、情境表演、现场操作等。汇报完毕后,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回答不完善的地方,组内成员可继续补充。有异议的其他小组可以通过提问或采取相互辩论的形式试图说服对方。
(4)总结评价:学生们的讨论后,对学生们仍有疑惑的问题不直接回答,而是示范如何对自己的推理进行自我评价、针对解决问题的计划和行动,比如提出“我们还应该向家长了解什么情况?怎样才能弄清这个问题的原因?大家同意这种观點吗?”等问题,以引导和激发学生深层的理解问题。课程结束前,由教师总结学习过程,点评各组合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强调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某些知识点的对点案例,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PBL教学实践的收获
在高校进行全科医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将PBL教学法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效果不错[3-4]。学生方面:第一,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从课程开始直至考试结束,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都有明显的进步,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激起学习的内动力[5],从而间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第二,资源的利用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课前的准备(如制作PPT)、组间讨论和辩论、课堂汇报等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广泛阅读,采集和分析信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搜索,增强了归纳、总结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在大众面前表达思想的能力。第三,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从已学的知识和经验感受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如学习辅食添加中,学生不仅了解食物摄入量的计算、能量的供应及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分析儿童喂养中存在的误区,据此得出科学的喂养指导。教师方面:更新了我们在教育目标、课程观、教学观、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思想和理念。教师是组织、参与和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讨论,通过运用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模式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保健医学的论文案例共赏(共2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