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改良Karlsson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疗效分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Karlsson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患者18例,应用改良Karlsson术结合踝关节镜清理治疗。结果:18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切口并发症;无1例患者出现锚钉骨道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1例患者再次出现踝关节扭伤,予以石膏固定后痊愈。所有患者最后1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及距骨倾斜试验均为阴性。本组病例术后距骨倾斜角减少平均(2.9±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距骨前移量减少为平均(2.7±1.7)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1次随访时,AOFAS评分比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例患者术后优10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改良Karlsson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如有条件术中可同期进行踝关节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损伤细节、提高疗效。

    关键词:解剖修复 Karlsson术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


    踝关节扭伤通常是由于踝关节内翻应力引起,是运动爱好者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男性比女性高发。踝关节扭伤常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或断裂(距腓前韧带和/或跟腓韧带),若漏诊或延误治疗,将引起韧带松弛或愈合不良,最后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CAI),表现为多次反复扭伤、踝关节肿胀、不稳及慢性疼痛等,长此以往则最终引起软骨损伤、踝关节骨性关节炎[1]。

    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患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22~35岁,平均(28.4±5.7)岁;左踝11例,右踝7例。患者有明确踝关节内翻扭伤史,病史至少1年以上,均伴有不同程度反复踝关节肿胀、慢性疼痛、打软腿、运动易再扭伤等表现。所有患者中,踝关节扭伤后接受足够疗程的支具、石膏固定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等保守治疗5例,其他13例均未采用任何形式治疗[2]。

    方法:⑴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查体,包括双侧踝关节活动度、内/外侧间隙是否有压痛、距腓前韧带止点是否有压痛、跟腓韧带止点是否有压痛、前抽屉试验、距骨倾斜试验、内翻应力试验等。拍摄踝关节正侧位片,评估是否合并前踝撞击、外踝远端撕脱性骨折,测量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量等;行踝关节MR检查评估软骨、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情况。⑵手术方法:(1)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压力约40kPa)。(2)常规建立踝关节前内和前外入路进行镜检,关节腔内滑膜增生常规则予以清理,并根据镜检具体情况进行如下处理。a.如发现胫骨或距骨关节面软骨损伤,则记录损伤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电灼不稳定的软骨碎片;b.如发现关节内游离体予以镜下取出并送病理检查;c.如发现软组织撞击则在关节镜下予以刨削,活动踝关节并确认撞击完全消除。(3)外踝尖前下方约1cm处做一长约5cm斜行切口,逐层分离并仔细止血。切开深筋膜和伸肌下支持带,显露腓骨肌腱,将腓骨肌腱向外侧牵开后暴露跟腓韧带,观察其走行、外形及止点情况,若外形增粗、迂曲或周围瘢痕覆盖则视为损伤;用止血钳评估其张力,若外形尚好但张力明显下降则视为松弛;行内翻应力试验,若外踝出现明显开口感,且给予止血钳拉紧韧带后内翻应力试验下开口感消失,则视为韧带质地和强度较好。同样方式解剖并评估距腓前韧带的损伤程度及质量,若韧带质地、强度较好但存在松弛则行修复手术。(4)剥离腓骨前缘和下缘的骨膜暴露骨皮质,于腓骨尖前方跟腓韧带止点处予以直径1.8mm钻头建立骨道(深度约5mm),腓骨前缘距腓前韧带止点处间隔5mm建立骨道(深度约5mm),3个骨道内均置入1枚直径1.8mmMini-GⅡ带线锚钉(强生公司),腓骨尖锚钉带线编织固定跟腓韧带断端,腓骨前缘两锚钉带线编织固定距腓前韧带断端,固定时注意避免撕裂韧带,编织长度视韧带质量及松弛度而定;踝关节中立位分别拉紧所有锚钉缝线并打结固定,线尾不剪断。将所有缝线穿过剥离的腓骨骨膜,进一步加强韧带并打结固定,同时使骨膜覆盖于韧带止点表面以促进止点处愈合质量及强度。踝关节中立偏外翻位短腿石膏后托固定。(3)术后治疗:术后给予气压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等物理预防措施及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出院前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排除深静脉血栓存在。石膏固定至术后2周,并接续更换为短腿行走靴,开始踝关节屈伸练习,并部分负重行走;术后6周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开始进行踝关节内翻练习;术后7~8周实现完全负重,并开始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提踵练习);术后2~3个月进行各方向活动度训练至活动度正常;进一步加强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逐步增加踝关节背伸、跖屈及内外翻等各活动方向的抗阻练习,指导患者进行步态训练、踝关节及下肢平衡训练;术后3~4个月可恢复运动。

    观察指标: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功能。拍摄踝关节应力位片评估距骨倾斜角及前移量变化。所有患者随访不少于12个月,记录术前、术后每3个月时间点、最后1次随访时间点的观察指标数据。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4±5)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切口并发症;无1例患者出现锚钉骨道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1例患者再次出现踝关节扭伤,予以石膏固定后痊愈。所有患者最后1次随访时,前抽屉试验及距骨倾斜试验均阴性。本组病例术后距骨倾斜角减少平均(2.9±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距骨前移量减少平均(2.7±1.7)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1次随访时,AOFAS评分比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例患者术后优10例,良5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

    讨论

    由于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强度的差异,踝关节扭伤常常以内翻应力机制为主,常发生于不慎摔倒、不平坦路面以及体育锻炼中[3],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单纯的韧带损伤(往往以外侧副韧带损伤居多)而不合并踝关节骨折。患者由于处理不及时,或因没有骨折而自觉病情尚不严重导致观念上对疾病不重视,最后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慢性踝关节不稳通常表现为负重或活动疼痛、反复肿胀、易扭伤、易疲劳、打软腿等,最终发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改良Karlsson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疗效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改良Karlsson术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的疗效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yao/12252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