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64.78%的学生清楚自己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劣势,而其余学生表示不清楚,甚至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认识自我是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人职匹配是合理规划的关键。从调查结果来看,仍有许多学生对自我剖析不够深入,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与引导。
对于自身学习目标,96.76%的本科阶段学生认为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与同学相处能力(69.23%)和老师的交流能力(56.68%)次之;90%的研究生则认为论文写作能力尤为关键,科研能力(86%)和与导师交流能力(75%)次之。由于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学生观念也随之改变。本科阶段以夯实基础、积累专业知识为主,而研究生阶段则重视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参加规培,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从本科过渡到研究生阶段,面对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内容,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甚至陷入心理危机。因此学校应根据本专业培养要求与学生需求,合理安排好理论课与临床实践的比例及时间。
2.1.2职业认知现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身条件,认清现实环境,方能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作为医学生,对社会环境、就业环境和职业要求等方面的熟知尤为重要。
调查显示,25%的研究生非常喜欢医生这个职业,67%的研究生较喜欢医生这个职业,而8%的研究生较不喜欢和非常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基于兴趣选择了中医学专业;而对于创新创业,81.3%的学生表示未考虑过。
进入研究生阶段,学生近距离、多方位地深入临床,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67%的学生表示进入临床后工作十分繁忙,休息时间很少;50%的学生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保护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52%的学生曾遭遇过患者或家属的无理取闹以及严苛要求。此外,部分学生还存在与带教老师,以及与其他实习同学之间沟通困难等问题。工作繁忙、医患矛盾等,使得部分学生对医生职业望而却步,调查显示,19%的研究生毕业后不打算从事医疗行业。
2.1.3职业规划现状职业规划作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提升就业能力的助推器,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知识储备并结合市场环境与社会环境,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导向性方案。“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职业规划对其发展大有裨益。
调查显示,本科阶段学生未来3~5年的学习和工作计划主要与研究生阶段学习有关,包括研究方向的选择、研究生导师的选择等。在研究生阶段,40.16%的研究生对于未来3~5年的学习和工作有明确的计划,仍有39.68%的研究生对于未来3~5年的学习和工作缺乏明确的计划,另外2.43%的研究生则表示没有考虑过相关问题。在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途径选择意向调查中,5%的研究生计划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19%的研究生毕业后打算从事与医疗相关的行业(如医药企业)或其他行业,74%的研究生倾向于在医院从事医疗工作,仅2%的研究生具有自主创业的意向。岗位、薪酬高低、单位地点和个人发展空间等多个因素影响着研究生的选择。由此可见,仍有许多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要价值及其必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导致其后期出现研究方向及职业选择困难。
2.1.4职业规划指导现状转段仪式标志着长学制医学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身份的转换。84%的学生认为学校现行的转段仪式对于自身身份的转换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而16%的学生认为意义不大。进入研究生阶段后,由于临床工作节奏快、与患者交流不畅等因素存在,部分研究生认为自身无法很好地适应临床;同时研究生阶段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也更高,学生在规培期间除了临床工作,还需要参加各类课题申报、学术研讨交流,同时还面临发表学术论文、撰写毕业论文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并且,由于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对职业认知度较低,导致其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心理落差较大,存在与导师交流不充分、自身无法达到导师期望值等问题。因此,从本科阶段进入研究生阶段的衔接非常关键,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指导,然而从调查结果来看,现行转段仪式举行时间较迟、形式较单一、指导作用不明显,有待改进与加强。衔接阶段学校不仅需要教导学生如何遵守医院规则,如何顺利完成科室轮转等,也应对其心理变化、人际交往能力、工作和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研究生导师和临床带教老师作为学生重要的引路人,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号召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而对于职业规划指导课程,69.88%的学生支持学校开设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程;72.07%的学生知晓学校已配备专门的指导机构和指导老师,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规划指导课程有着需求。但学校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和指导方式还不够完善,需要根据中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2.2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研究
2.2.1医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现状国家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使医学生的就业选择更加多元化。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和认知,调查显示,73%的学生支持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23.76%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风险大,不敢轻易尝试;3.24%的学生反对医学生创新创业,认为其违背了医学生的初衷。对于政府出台的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法规和政策,46.56%的学生表示不关注。医学生课业繁重,必修课程占据大量时间,并且需要经历各科室轮转实习以及两次规培,而创新创业课题存在选题难、结题难、经费匮乏和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对参与者的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要求高,因此有些学生知难而退,选择主攻专业知识。
可见,由于医学生课业压力繁重、创新创业的宣传不够深入和相关教育形式单一等原因,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中并不受关注,中医学专业长学制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意愿也并不强烈。
2.2.2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驱动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面对新形势,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老龄化,大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各部门日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这些都给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前景。然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校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创新创业缺乏相应平台、经验与能力不足,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仍面临着巨大挑战,亟待突破。目前我校中医学长学制专业学生的课程安排中,创新创业课程主要作为选修课。从访谈的反馈来看,学生对其认可度不高,普遍反映创新创业课程“学分低”“课程枯燥”“考核方式单一”等。学校专兼职创新创业教师缺少实际的创业经验,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无法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另外,经验不足、资金短缺、专业知识技能不足、创业方向不明确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等是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因此,大部分学生表示在有固定收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或专利以及就业情况较差时才会选择创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中医学创新的重要方法及创业现状论文(共2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