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动态调节胰岛素泵入量控制血糖的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选取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外科选择CABG的患者1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术后给予微量泵持续注射普通胰岛素(40u胰岛素+20mL生理盐水),在患者进食前将胰岛素泵入量调高2~4U/h,在进食2h后,根据血糖结果再调整胰岛素泵入量。对照组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泵入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无低血糖发生,对照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糖波动小,无伤口感染;对照组发生伤口感染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动态调节胰岛素泵入量血糖控制方法,可有效的控制血糖在稳定的范围,减少CABG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糖控制;胰岛素;微量泵;动态调节
[中图分类号]116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2-24-04
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由于本身存在内分泌代谢障碍及手术创伤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会加重患者的糖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情况,多表现为手术切口愈合延迟,机体抗感染能力减弱,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CABG术后持续泵入胰岛素可以较好的控制术后血糖水平。但术后由于受每餐饮食的影响,患者血糖水平控制难以保持理想的稳定水平。因此,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外科收治121例CABG患者,我们采用在进餐前、后动态调节胰岛素泵入量来探讨其对CABG患者术后控制理想稳定血糖水平的干预效果。所有入组患者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和患者知情同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科共收治121例冠心病伴糖尿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1)行CABG。标准为冠脉造影提示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70%。(2)患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确定。本组糖尿病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术前根据病情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在7.0~10.0mmol/L之间。两组患者采用体外循环(on-pump)和非停跳(off-pump)下CABG,采用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搭桥材料。术中监测血糖并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在10mmol/L以下。两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胰岛素泵入量动态调节组即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6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合并症及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使用普通胰岛素(In)(BectonDickinsonandCompany公司)控制血糖,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普通胰岛素(40U胰岛素+20mL生理盐水),每3小时监测血糖1次(Q3h),维持血糖在10mmol/L以下,根据血糖高低确定胰岛素泵入量。
观察组:在患者进食前将胰岛素泵入量调高2~4U/h,在进食后2h后根据血糖结果再调整胰岛素泵入量。
对照组:根据血糖监测结果(Q3h监测)调整胰岛素泵入量。
血糖达标稳定在10mmol/L后,根据血糖值予以调整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和口服降糖药。控制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糖监测结果,评估血糖达标天数,胰岛素用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具体见表2~3。(1)血糖监测:使用强生稳步倍加血糖仪监测末梢血糖。(2)各并发症诊断标准如下。肺部感染:胸片有感染征象且痰培养有细菌生长。切口并发症为各种原因造成胸部、下肢切口或胸骨愈合不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指术后新出现的神经系统病损,包括有定位体征的脑梗死,不清醒需呼吸机辅助呼吸72h以上或有明显的昏迷、谵妄及躁狂症状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同时或相继并发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障碍或衰竭。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动态调节胰岛素泵入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