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健康人格九型人格理论大学生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最大化增加学生应对考试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每一次应试升学的过程中消减了发展其余爱好的热情。而素质教育本着人本精神,重视发展人性,相信学生自己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和能力。在素质教育体制下,将原来的统一模板式培养转变为个性化培养。因此,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发展了人的多样个性。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迅猛的同时,“享乐主义”的思潮也有所抬头。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中也出现迎合大众浮躁心理,片面强调欲望满足的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健全人格。
因此,以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作为研究课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个体人格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视角,对大学生健康人格进行反思。
1.研究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理论基础
1.1人格的定义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是多学科使用的概念,内涵十分复杂,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为所有学科共同接受的明确的定义[1]。在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05年修订版中人格一词的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的总和,人的道德品质,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也称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结构是多方位、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l)完成某些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质,即气质;(3)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4)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2]。
1.2健康人格的定义及表现
关于健康人格的理解,受世界观,价值取向及方法论的不同而各异,外国学者弗洛姆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创造性的人。除了生理需要,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这正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同时,弗兰克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意志的人[3]。”罗杰斯的人格健康理论中则认为人格健康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机能完善的人”或者“充分起作用的人”或“自我实现者”[4]。
而笔者对健康人格的理解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生活,具备乐观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自信自强的品质,拥有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并能为之努力。
1.3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的阐述
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理论来自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所谓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观,是指关于人为自己的成长设定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个人发展的学说[5]。马斯洛对人类的需要需求做了深入分析之后,认为人是由某一种或另一种动机所激发,并且成长于每一次需求的更替之间。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人最后实现自我价值的终极命题。
所谓的自我实现,指的是人的潜能充分发挥,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者具有更有效的现实知觉,能够分辨真伪,较少带有成见,不害怕未知和模糊的事物。自我实现使得大学生有更成熟的心理,身心逐步趋向于完善,并且在校园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人本主义自我实现观下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反思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