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1 消费者总体风险感知状态趋近客观状态
调查结果显示,荆门市消费者对本市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状态总体与客观实际风险状态相符。从文献调查来看,荆门市的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湖北省名列前茅,另一方面荆门市近十年内无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通报,只有个别由消费者个人因素引起的食品卫生事件,如2010年荆门市沙洋县吴某一家因误将亚硝酸盐当做食盐食用导致的食品中毒事件。而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对本市的食品安全现状态度较为乐观,总体主观感知状态较为理性。
4.2 消费者对个别品类食品风险感知存在偏差
虽然荆门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总体较为客观,但在对个别品类食品的风险感知上,明显仍与其客观风险存在偏差。一方面,消费者对部分品类食品的风险感知明显高于其客观风险,如速冻食品品类,荆门市的消费者对其风险感知程度却居于所列10种食品品类最高,主观夸大感知了其风险水平。与此相反的是对风险的偏低感知度,例如荆门市消费者对因饮食习惯原因对卤制品的风险感知程度较低,忽视了其食品安全风险。
5 结论与建议
5.1 调查结论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荆门市消费者对于本市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荆门市消费者已经对食品安全问题付出了更多关注;消费者目前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处于较合适的水平;基于食品品类而言,消费者对各个品类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仍旧存在偏差,且夸大风险感知和忽视风险感知共存;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能普遍持消极态度,认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未发挥应有的效力。
5.2 建议
研究认为:了解消费者担心市场中食品的安全性,自身却难以控制、避开对问题食品的购买,有无能为力的焦虑感等都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重要因素,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然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认为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消费者正确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认知:
(1)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学习。科学认识食品安全,增强自身对食品安全风险的了解和把握能力。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消费者应该科学对待,而不是一味的“归咎”于食品企业和政府。
(2)自觉避开可能存在高风险的食品。可以充分利用食品标签,鉴别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选择正规、卫生的场所消费。
(3)加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强化个人维权意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或者自身权益受损的时候应该懂得积极地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不法厂商进行投诉和举报,当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合理保障时,其前期风险感知程度会呈现相应的降低。
另外,除消费者自身努力外,相关政府部门、食品企业和媒体也应同时采取措施,引导消费者风险感知回归理性。如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的普及推广;食品企业应对产品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清晰、明确、真实的标识和宣传,不应故意误导消费者或偷换概念;媒体则应在报道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时,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在严谨的调查后得出结论,不应为了追求公众吸引力而使报道夸张失实。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Starr.C. Social benefit versus technological risk[J]. Science, 1969(165)
2 Slovic. P. Perception of risk[J]. Science, 1987(236)
(责任编辑 高 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荆门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状况调查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