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马克思主义者扬弃宗教信仰论、天道器物论、自然本性论及生物进化论的道德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原则,深刻揭露了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旧道德、伪道德。通过此种否定之否定的方法,吸取资产阶级关于道德观的经验教训,阐明适合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识到生产方式的变更会引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即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实践活动作为参照体系,并且以整个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为调整道德的价值标准。这种标准的制定强调普遍性和指导性,而非仅注重特殊环节或偶然的情境。
道德相对主义对于参照体系的选择,则偏重于主观性、个人化和情感化。主要依据各种外在的、具体的、变化的客观或主观因素作用于人脑之后的思维活动,并以主观的意识活动来调整对客观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每个人必然会受到生活环境、历史条件、经济条件等影响,这些因素作用于个体自身的认知和理性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这使得人们在对外界做出评判时,会受到这种个人主义思维意识的干扰,是一种客观被动参照主观的参照体系,同时也是一种孤立、片面、静止的参照选择体系。
(三)生命力方向不同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面向和回应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指导,它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借鉴意义。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也具有这种指导实际的开放性、适用性、方向性,因为它始终以现实的生活作为思考对象。作为其生命力的来源,现实中的生活又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因此,道德观也会根据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继续推进创新,使之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形态。也即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与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道德观,必然会表现出愈加强大和旺盛的生命力,也必然会向着更加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明确告诉我们,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孤立、静止的事物。而道德相对主义的生命力发展方向却有一种片面性、停滞性,它总以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现实条件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以自己不变的局限性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千变万化。这是一种固守的、不会想到在客观实际中抽象概括理论精华或现象总结。这种价值标准必然失去其灵活性和发展的后续动力,使得人们逐渐对自己的道德观念体系产生动摇和怀疑,进而否定已有的道德理论体系,只以具体情况的解决作为目的,道德的作用也逐渐演化为一种解决矛盾的工具。
三、利导道德相对主义相关价值
当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作为公民个体应首先从自我做起,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理论要求指引自己的行为,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关注价值主体意识的实现,又要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原则规范。
在面对道德相对主义思潮时,要明辨是非,肯定其在道德现状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中冲破传统教条,主张道德判断尊重自主性方面,有着启发性。正是这种注重个体自主、自立的主体情感,更加迎合了当今人们对于自己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追求。这也就迫切需要对这种思想倾向加以正确的引导,全面把握其本质局限性,汲取其有利的核心因素,防止其走向极端的道德相对主义和主观、虚无主义。尽管道德相对主义对当今社会的道德认知和选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惑,但坚信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正确指引下我们能够深刻理解道德相对主义存在的必然性与不足之处,最终走出这一误区,为提升公民个体的道德水平及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水平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英]史蒂文·卢克斯.道德相对主义[M].陈锐,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2][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79.
[3][美]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M].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33.
[4]程红艳.道德相对主义时代的公民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5(8).
[5]王晓丽.超越道德相对主义:生成性思维中的道德共识[J].学术研究,2015(8).
[6]翟振明,陈纯.自由概念与道德相对主义[J].哲学研究,2014(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道德相对主义差异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