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坚持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实践经验是培养创业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应将创业实践分类进行。创业实践分类见表1。在课外实践方面,特别是为一些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的大学生提供暑期实习项目,他们可以有选择地申请参加这些暑期实习项目,主要的项目包括:中小企业管理、数据库设计、软件评估、市场营销、办公室组织等。
3.3改善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师资
优秀的创业实践导师是实现有效培养创业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高校应联合企业,为学生配备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建立一支校内外共同组成的复合型创业实践导师队伍,校内的创业导师注重创业理论教育,来自企业、政府、风投、法律等外部组织的校外导师注重对创业实践运作能力的指导。根据创业导师的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是观念引导类,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保持积极的心态,坚定创业信念;二是政策指导类,特别是来自政府、法律工作组织的导师,向创业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援助;三是技能辅导类,主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供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的培训和咨询;四是典型示范类,根据导师自身的创业经历为创业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并提供实习岗位。譬如,浙江大学在积极响应浙江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在2008年开展了“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聘请优秀企业家担任实践导师,与大学生结成师徒关系,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模式对开发大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创新与创业实践能力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3.4加强与外部组织的联系与合作
高校应主动参与到地区经济建设中,要凭借自身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学科知识,与外部组织形成合作关系,搭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关系网络。特别是要构建“大学-企业”关系模式,大学的科研工作要面向经济发展,要和企业的技术及管理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科研、发展联合科研团队、为企业提供知识培训等方式,巩固与企业的关系。通过加强与企业等外部组织的联系,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实践工作当中,增加创业实践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体验式学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从兵.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1(8)
2尹忠红,郝振河,郝欣.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探索,2010,(12)
3沈孟康,温尊荣,詹东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创业与创新教育,2012(3)
4沈云慈.校企深度融合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
5阮俊华,陈璞,郑博文,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新途径——以浙江大学“求是强鹰实践成长计划”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责任编辑高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不足及改进建议(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