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为行政单位量身定做的,故其在高校的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各大高校纷纷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而做出了相应的财务改革,但是由于高校财务管理机构自身的局限仍然有被忽略的地方。高校内部审计是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对高校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规范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高校内控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内部审计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改进和规避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义
2004年教育部为规范高校财务管理与审计行为,发布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了在高校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规定第四条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第五条在第四条的基础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解释“本规定所称教育行政部门,是指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单位,是指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事业、企业单位。”根据此工作规定的要求,各大高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实行内部设计制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逐渐重视内部审计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高校内部审计: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及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合法性、适当性及有效性的审查,从而达到完善高校内控制度、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和实现高校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范围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意见,高校需要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切实保证内设机构的独立性,明?_内审的审计范围,加强审计整改,落实责任追究,推进结果公开。
高校的内审范围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过程及绩效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内控制度设计、单位层面及业务层面内控制度组织执行情况审计,评估风险,加强风险防控;三公经费、科研经费、基本建设及资产管理审计,关注重点领域,保证资金资产安全等。在以上基础上还可以再扩大审计范围,例如: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运用;重大项目跟踪审计,保证重大项目及时高效的完成;专项审计,根据需要,就高效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及时纠正处理。
全面的内部审计范围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内审作用,准确评价高校财务管理及相关业务活动,为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高校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审查预算编制与执行,提高预算科学性
高校预算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总体计划,是高校发展目标的直接反映,体现高校的发展方向。高校预算包括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部分。预算编制是指高校根据主管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或其他部门的要求,并分析结合近年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充分考虑以前年度预算结余,经过“二上”“二下”,最终确定当年预算。
高校内部审计需要对高校整个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查,重点关注预算调整、追加与预算超支情况。审计应从预算编制为切入点,审查预算编制整体是否科学合理,方法是否有效,范围是否全面,依据是否可靠,项目是否规范,有无重复遗漏,程序是否合法。预算执行情况,则可以从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两方面入手,审查各项预算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非税,实行统一管理核算,是否存在隐瞒收入或收入依据不足的情况;审查各项支出是否合理合法,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支出无预算或有预算无开支的情况,是否存在各项预算资金之间相互挪用等等情况。对调整预算和追加预算的情况要特别留意,分析其产生原因,关注其审批程序,着重其调整和追加的合理性。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审计结果有针对性的完善高校预算不足方面,提高预算的科学性。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潜在风险,例如教学质量风险,教学质量不高,培养的毕业生无竞争力,就业困难;财务风险,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甚至于资金链断裂;人力资源风险,人才流失,发展难以为继等。为应对此类风险,应建立内控制度,并保障内控制度的落实,以达到控制风险,保证高校有效运行。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又是监督内控制度建立及实施的有效手段。在审计过程中,要分析内控制度的设立是否符合本校发展的实际,又要关注已经设立的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具体来说,审计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内部管理控制,审查各类事项是否有规定的流程,办理该事项是否按流程办理以及该流程是否合理等;二是内部会计控制,根据财经法规、相关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结合本校有关文件制度审查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违纪违规情况出现;三是内部资产控制,根据国有资产有关管理规定以及本校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审查国有资产管理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在审计的指导下,寻找到内控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防范风险,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三)规范财务收支,防范财务风险
高校的特殊性要求高校需要保证收支两条线,收支分离,不可混淆。但是就目前高校的收支管理上来看,收入存在着收费依据、收费标准不明确,票据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支出存在财务把关不严,票据审核不严谨,甚至存在套取财政资金等情况。从整个学校的发展来看,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是高校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表象,从长远上来说势必会影响到高校的前进势头,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壮大。高校内部审计首先要明确高校收取的各项费用是否有依据,是否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各种文件对各项应收费的项目进行收费,杜绝多收、乱收、少收等情况的出现,并关注高校收取的费用是否及时上缴财政。其次要明确支出的真实性、合理合法性,根据高校自行制定的报账管理办法审查各项费用的报销是否真实合理,佐证材料是否完善,手续是否齐全,审批是否到位等。其中,审计需要重点关注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督促完成三公经费逐年递减的要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谈高校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