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实证研究(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我国大多数投资者还未成熟,缺乏理性的投资理念,投资者甚至不关注上市公司的素质,导致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浓厚。这也降低了我国股票市场在信息层面的效率,甚至扭曲了市场运作机制、破坏了其资产定价功能,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无法真正得到实现。
(二)局限。
1.本文选取的投资银行声誉变量过于简单,仅以股票承销金额的排名作为依据选取前十名。郭茂佳、吴平(2012)通过聚类分析的结果对投资银行声誉进行星级赋值,分析发现无论分为几个类别最高星数投资银行的成员数没有变化;徐浩萍、罗炜(2007)从市场份额和执业质量等多个角度验证了中国投资银行声誉。
2.选取的样本时间跨度较短,投资银行的声誉建立期和声誉检验期均只为一年,而且声誉检验期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2015年上半年股市过热、下半年股灾,波动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样本时间不具有代表性。
3.选取变量不够全面,除了文章中新股发行规模PRO、投资银行胜于REP、中签率DTO、市场指数MR、发行市盈率PE等,对新股抑价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如能反应上市公司质量的变量等。
参考文献:
[1]田嘉,占卫华. 投资银行的声誉与 IPO 定价偏低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4).
[2]靳云汇,杨文.新股折价现象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3,(3).
[3]徐浩萍,罗炜. 投资银行声誉机制有效性——执业质量与市场份额双重视角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7,(2).
[4]Carter,R.,& Manaster,S. 1990.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and Underwriter Reputation. Journal of Fi-nance,45(4).
[5]金晓斌,吴淑琨,陈代云.投资银行声誉、IPO 质量分布与发行制度创新[J].经济学(季刊),2006,(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投资银行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实证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投资银行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实证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