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各地包括廊坊市在内,培训机构的管理多头,教育、劳动人事、财政、工商、民政等多个政府部门和院校等事业单位以及大型企业很多设有或指定培训机构,接受各自上级主管或委托部门的管理,社会民办培训机构经工商部门批准或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审批后即可拥有教育咨询或教育培训经营范围,各种培训机构经向物价部门申报获批收费许可后,即可收费招生。相比之下,各种社会力量所办学校则稍显严格,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发放《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业务有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监管。
3.师资建设水平低下,行业信任危机初显
大部分培训机构没有足够的专任教师,很多情况下是在校教师兼职,并在多个培训机构转场。专属且优秀教师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培训市场发展的瓶颈。短期合同式聘请教师,使教师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简单式的量化考核方法,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感和流失。因此教育培训行业特别是民办机构教师流动性较大,也反过来造成培训机构忽视教师的培养和建设的事实。
在课题调查中发现,由于同质竞争激烈,培训机构在招生方面投入成本普遍过大,为保证利润,只能压缩教师课时费用,削减教师培养和建设的投入。间接导致所聘教师上课敷衍,无心备课,照搬他人讲义,对授课质量不负责,缺失课程研究和课堂设计。
由于长期忽视课程研究、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加之缺乏有力的监管,为在竞争中立足生存,很多培训机构在招生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参杂虚假宣传,编制名人形象和背景,编造高通过率,高优良率等数据,虚构豪华专家组授课,甚至暗示帮助学员通过考试。由此诱使学生作出错误的培训选择,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些培训机构的不诚信经营,导致行业信任危机初显。培训行业投诉逐年增多,行业诚信度急剧下降,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教育培训投诉在近年受理的投诉总量中均进入了前十位行业。
三、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1.集中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行业的准入门槛
培训市场管理多头,导致实际上无人实质负责。众多部门拥有培训授权或审批资格,但审批标准和管理手段不统一,出现问题互相推诿。
教育培训所具有的专业性和担负育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市场化管理机制,应有别于一般性的自由竞争的市场主体。在减少非市场化干扰的同时,不能以“小政府,大服务”为由,放松或放弃社会监管。建议成立统一审批监管部门或在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设立单独处室,对各类不同主办单位委托或发起的培训机构以及社会民办培训机构,按统一标准审批监管。
逐步改变原有各行业或单位针对本行业考证体系而授权指定培训机构资质的办法,如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类从业资格、各类职业证书考试培训等,在社会范围内以主管部门为主导实行动态招投标机制,统一定时公开行业投诉信息。
设立新入培训机构的资质门槛,包括对合伙人的资质要求和对专职教师的数量、资质要求,建立动态监管制度和年审制度,对硬件、师资、收费等进行审查,颁发培训许可证。
2.成立行业协会,促进合并联合,做大做强
成立行业协会,集中力量联合攻关教学研发。教学研发包括教材制定是一个极其细致的工作,需要组织联合多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协作完成,作为以中小机构为主的廊坊市培训市场,必须由超脱于各机构的行业协会的有效组织,才能完成此项工作。集中研发,才能创出品牌,做大蛋糕,实现共享。新东方和学而思培训机构的成功案例,说明这样的一个建设途径是可行的。这也是确保培训质量、创立培训品牌的根本之道。
结合本地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按社会的培训需求,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各个门类培训的基础教学组织规划和教材,各机构在基础规划和教材的基础上,添加特色课程,既降低教师能力门槛,极大地避免教师流动带来的尴尬,又在总体层面上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发展后劲,同时也易于在廊坊市打造出教育培训的自有品牌。
行业协会在建设骨干课程体系、基础教材体系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定期检查公开本行业服务质量情况、经营作风情况、投诉情况和评估信息,客观反映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样本数据,促进培训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3.以基础教材体系建设和培训硬件规范为突破口
培训市场管理多头无序已存多年,如何选择切入点,提升廊坊市教育培训质量,规范培训市场,打造廊坊市自有品牌,推进培训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本课题研究认为,应以基础教材体系建设和培训硬件规范为突破口,逐步规范。
首先是培训硬件规范,一方面重新制订新入机构准入的硬件标准,适当提高原有投资规模、教学场地、设备设施的规定要求,另一方面增加对教室采光、消防设施、疏散条件、停车调度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淘汰一批硬件不达标培训机构。
其次建立行业协会,按不同的培训方向分类,参考国际化标准制定教育培训服务市级标准,论证精选多套推荐精品教材,组织编写行业适用的基础教材。在师资队伍建设不能短期改善的情况下,将注意力放在教材和课程标准化上,避开造成培训行业极不稳定的教师流动问题,强化教育培训质量保证制度体系,提升教育培训机构软性核心竞争力,由此使廊坊市培训行业缺乏领头羊的中小机构,抱团共赢,使优质的课程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一凡.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3).
[2] 周凌云,王文科.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内涵与分类[J].成人教育,2011,(11).
[3] 汪丞,程斯辉.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的对策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2).
[4] 汪丞.规范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7).
作者:张宏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视域下廊坊市教育培训市场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