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加大创新教育力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标志着我国走向以科技生产力为第一要素的发展道路。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在的中国已经不能再满足于做一个“制造大国”或者“世界工厂”,而应该把目光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此中国需要在创新教育方面加大投入,鼓励全民创新,提高整体国民科学素养,营造一个人尽其能、使真正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的环境。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应该加强地区间经济交流,尽快融入地区经济一体化当中去。地区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衍生品,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所进行的一种地区性经济保护手段,其目的是保护本地区的经济利益不受发达国家的侵扰。中国在致力于实现大国地位的同时,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促进亚太地区的双、多边贸易,维护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可以通过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开放证券市场,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等方式促进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加强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塑造经济友好型大国形象。
第三,促进“高精尖”技术的发展,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目前是制造大国,但还远远不是经济强国。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纷纷看中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将工厂搬到中国,为中国引进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和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应尽快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将经济向着高新技术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趋向明朗化时期,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口号迅速响遍全国,为中国经济指明了方向。[3]中国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经济指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1世纪经济全球化依然盛行,短中期之内不会有所变化。虽然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应该意识到,一时的辉煌并不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最终世界经济将会呈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状态。未来世界制造业可能会大面积转移到贫穷落后的国家,中国只有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和发展,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鼓励本国企业对外投资,加强国际间贸易联系,才能够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实现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施咏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J].特区经济,2006(1):142-143.
[2]李丹.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0(4):76-81.
[3]徐明棋.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4):66-7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未来发展方向(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