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讲解,学生茅塞顿开,继而推理得出第四种方式与第三种方式也有交叉点。自然人流动中的服务消费者往往不是所在国的消费者。比如,A国的医生到C国治疗来自B国的患者,应属于第四种方式;如果患者是C国的公民,则贸易形式就变成了第三种。
3.课后巩固——“师生、校企”合作
(1)师生合作:学生通过课前的理论学习、课中的案例分析小组展示,在课后可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学分享。教师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走访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或者开展辩论赛,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2)校企合作:双语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虽然学院由于客观原因没有走出校门,但依然重视校企合作,采取“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特邀服务外包型企业专家开展服务贸易知识讲座。
合作式教学在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
1.资源共享与互动性增强。首先,合作式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问答,达到学生的知识、学习资源的共享;其次,合作式教学中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使得互动性增强[2]。
2.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自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体意识得到体现,有机会相互切磋讨论,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在学习中遇到难懂的语言或专业知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使其主动性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3.合作式学习,分工合理,促进团队合作。学生以4~5人为一小组,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会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4.英语能力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专业英文詞汇、搜索英文资料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双语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都要接触英语,教材也是纯英文,学生必须先读懂语言才能学习专业知识,看得多记得多用得多,英语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5.加深学生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认知。在校企合作环节中,通过邀请服务外包企业专家进校开展知识讲座、学术报告,加深学生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毛传新:《国际服务贸易》,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范跃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9期,第24-26页。
刘心占: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陕西西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中合作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