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型大学建设: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应对策略(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二战后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迅速,有力地支撑了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因而被得到广泛认同,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改革成果和最佳范例。此外,技术技能教育也得到重新认识和发展,如从传统学徒制发展到认知学徒制即是明显标志[5](P37-38)。工程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卓越表现,恰好成为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中国新型大学建设借鉴的源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新型大学或应用型大学以应用型本科以上人才为培养目标是得到广泛共识的。但在此大前提下,由于各自发展水平不同,即使是同一高校各专业、同一专业招生对象不同,其具体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又各不相同,进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会差别很大。如某一工程学院本科层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同时招收普通高考学生和技能型高考学生,其所属的独立学院还招收原属三本线的学生,其成人职业教育学院还在招收成人教育学生,实践证明,采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是不合适的。总之,新型大学的多重使命决定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或产学研合作的旗帜下,其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模式,更包括教学方法)必然呈现多样化。当然,仅从教学模式上讲也并非无规律可寻:由于此类高校以工程型人才、特别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则工程教育、技术技能教育的教学模式应成为其主导的教学模式;由于此两类教学模式与科学教育和通识教育又密切相关,科学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自然成为其有益的补充。在物质与技术等条件尚不成熟、新型大学还保留相当的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情况下,经学或者传授式教学模式还会存在很长时间。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此现实情况下,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办学理念,以及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从世界教学改革趋势及成果来看,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范式的变革可以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三、新型大学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即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范式的变革。何谓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范式变革?我们可以分别从“以学生为中心”、“范式”两个概念来进行理解。

刘献君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因此,学校要从“课堂、教师、教材”的“老三中心”,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的“新三中心”转变,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3]。赵炬明则对“新三中心”作了进一步理解,相对于传授模式的“教师、教材、教室”“老三中心”,他归纳出“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的“新三中心”,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把学生学习作为教育和学生所有活动的中心,并强调关注学习效果及其评价机制的建立[5](P40-41)。

“范式”概念是由库恩提出来的,原指“典型科学活动的结构”。他将“被绝大多数科学家共享的观点称为范式”[5](P19)。1995年,巴尔和塔格在美国主要大学教学杂志《变革》上首次使用“范式”概念来阐释SC。他们认为,“特定教学模式及其支持系统,形成一个生态系统,这就是教学范式”(见图2)。赵炬明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大量SC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者们没有认识到SC改革是一场范式变革,而把它看成是仅限于教学活动的局部改革。”[5](P41)

那么,新型大学在建设过程中如何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上取得突破?

首先,新型大学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要充分认识到坚持能力为本位不等于坚持技能为本位。这也是关系到我们如何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的大问题。目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以社会为本,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工具理性重又抬头,一些人以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为名,将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狭隘地理解为办成职教本科,甚至将“转型”理解为仅仅是借鉴技术技能教学模式,这确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其次,新型大学需要放下普教职教之争的包袱。当前“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逐渐走向融合”[3](P34),坚持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优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之路已逐渐成为共识。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宏观路径大致是相同的,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高校只有放下包袱,大胆探索适应本校校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包括技术技能型人才特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关键的一点,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切实为学生着想,坚持《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要求与学业标准,切实让学生受益,就不会有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新型大学建设: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应对策略(3)在线全文阅读。

新型大学建设: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应对策略(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0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