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据可跨流程的应用在数据流技术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中,可以利用数据自动生成、跨流程数据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流动。主编可通过流程颁布指令,使稿件在不同的环节进行流转,或在相关业务中定向或实时流动,同时,自动生成相应的关联性数据。这种设计模式有利于主编对编辑出版计划进行实施和控制。稿件签发可以根据指示要求进入期刊的流程中,签发稿件后主编可根据要求对流程进行指定,保证稿件可以及时进入编辑环节,完成加工后再自动进入下一个流程,有利于责任编辑工作的开展。期刊稿进入组约稿计划流程后,系统的策划功能会先在管理模块中进行初期拟提名,稿件便自动按提名进入对应期刊的栏目中,同时完成提名更改、作者标记等流程。为防止数据混乱,组约稿管理以及编排都需要设计单向关联模式,也就是组约稿逐步向期刊编排方向流动。而删除组约稿必须在管理模块中操作,如果组约稿被限定到相应的栏目下,则不能再向其他栏目转移。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对于重要的业务数据可以在组约稿、稿件以及期刊三种管理模块中进行转移,有利于提升编辑部门的策划效率和执行能力。
3.合理设置角色权限在工作流技术的应用中,角色访问控制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式,通过角色权限设置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出版社编务工作管理与企业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别,编务管理工作必须保证协同性,对于出版工作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和数据,系统须做好修改记录。这种操作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模式,促进了内部数据及时、有效更新。不同的岗位角色可以根据职责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操作模式。此外,流程中的角色可以互相取代,权限可以转变,如后一个流程人员可以通过权限的转变完成前一个流程人员的工作。
4.自动查重中的应用在与形式匹配的查重系统中,具有输入稿件名称后显示所有相同题目的文章的功能有利于为输入者提供参考,防止同一篇稿件被重复编号和发表。还可以通过检索词进行查重,针对题目名称以及作者不同但内容几乎相同的文章进行查重,所有与检索词相关的文章都会显示在页面上,有利于查重工作的开展。工作流技术在出版社编务信息化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传统手工编务工作的弊端,促进出版现代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提升编务工作效率,降低出版成本,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核心业务,从而提升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少鹏,杨树林.工作流技术在印刷出版行业的应用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11):130-132.
[2]王静.数字出版时代出版质量管理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4):170+172.
[3]樊淑华.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编辑的工作转型研究[J].记者观察,2019(18):53.
[4]吕莹.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简析[J].丝路视野,2018(29):180.
[5]王绍来.数字出版时代下出版编辑的重新审视[J].新闻传播,2019(22):75-7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美术出版社编务工作流技术应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