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过程
浪漫主义音乐处于欧洲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带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这些原因在音乐上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德国音乐在舞厅、歌剧院都出现了风格华丽,过于炫技的音乐作品,像是在歌剧院的意大利歌剧,和在音乐厅演出的音乐作品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舒曼曾经在音乐评论中反对过这种情况“一味追求单纯技巧,只注重外表,不注重内容的反艺术倾向”,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无论是在钢琴或者歌剧、或是其它乐器上都出现了炫技的形式,钢琴作品上过多的经过音,歌剧上声音技巧的展示,小提琴华丽的演奏手法。舒曼认为在音乐中出现的过多的华彩和经过音是不必要的,单纯为了炫技的音乐是没有意义的,严肃抨击了这种夸张、华丽的音乐表现方式。在浪漫主义音乐发展晚期越来趋向唯意志论的音乐美学思想,夹杂过多的个人情感欲望的表达,富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同时存在着零散、混沌的形式。浪漫主义音乐在和声进行方面,也开始突破古典主义音乐的和声进行,不是循规蹈矩的使用功能和声,而是开始大量使用了小二度的半音进行,给人以不和谐的听觉效果,表达内心躁动不安的情感,例如忧郁的、愤慨的、激烈的情感倾诉。笔者认为,这种不和谐的和声进行是一种无意识的内心表现,是为了将内心本身的情感用音乐的形似表达,用不和谐的和声进行来烘托这种神秘感,模糊了和声之间原本程式化的进程,给人朦胧的音乐色彩。大家都知道大小三和弦给人的感觉是比较规整的,和声色彩是正统的,古典音乐的和声进行主到属的正格进行的情况较多,大多都使主-下属-属-主,是有秩序在结构内的发展,给人色彩上是明亮的,音乐的感觉是明快的,这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一个特色。当时的社会神的地位比较高,人的天性被压抑着,音乐也是在一种较为规律的形式下创作。而浪漫主义音乐的和声开始大量使用了变和弦,不协和音的加入造成了音响上的神秘感,而这种音响上的张力必然加强了音乐传达给人情绪上的紧张感,浪漫主义音乐的矛盾与冲突这与人的琢磨不透的情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多使用主到下属的半格进行,这种和声的半格进行,模糊了和声的功能性,增添了和声色彩的变化,让音乐听觉更为朦胧与婉转。音乐好像一直在流动着、发展着,好似没有终止的音乐。尤其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晚期瓦格纳创造了无穷动的音乐发展方式,音乐一直不断的发展着。在浪漫主义音乐中,不止是和声的变化,在调式上有了更丰富的变化。在调式上频繁的转调,和远关系转调手法的运用,赋予了音乐更强的动力,在古典音乐中大多是主调和它的关系大小调或者进关系大小调之间的转换,而浪漫派的音乐完全突破这一规律,他们强调的自由在这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有时调性的转变给人紧张感,有时给人舒缓的感觉,使紧张和松弛相结合的音乐体现。在舒曼的音乐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乐句一直在调性上不断的变化。在调式上的频繁转换,使得奏鸣曲式这一曲式结构趋向没落,这一曲式本就是强调主调的回顾,浪漫乐派的创作方式使主调无法按照规律回归,给这一曲式结构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浪漫主义音乐的节奏也变得丰富起来,大量出现了复杂的节奏,例如:切分音、三连音、复节奏、符点节奏。这些节奏类型的出现通常使连续的,长时间的出现,从节奏上带动音乐的发展。而在古典主义音乐时期,节奏类型也是较为规整的。舒曼还创造了一种叫做“赫米奥拉”的节奏型,这种节奏性是由连续不断地切分音构成,具有“舒曼风节奏”。虽然浪漫主义音乐在和声进行、调式发展和节奏型上都变得非常自由,但这种自由还是由一定的内在逻辑,与之后的无调性音乐有着本质的区别。浪漫主义音乐中带有更多的个人情感倾诉,其中每一部作品都竭尽全力的展现着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浪漫主义音乐家比任何流派的音乐家都能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与意义,他们竭尽所能表现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对庸俗的音乐。
五、结语
浪漫主义音乐在音乐史的发展历程中,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它在音乐体裁、创作手法上都有极大的突破,运用新奇的创作手法试图表现出作曲家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人们通过浪漫主义音乐获得了一种超越现实、摆脱功利,实现人精神的升华。浪漫主义音乐在音乐美学范畴很难有一个具体的表述,因为它的音乐是片段化、零散化的形式并且有些凌乱混沌。但这些都十分接近当时社会人们的音乐审美需求,接近音乐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周颖.试评舒曼音乐评论思想风格[J].艺术教育,2010(03):82-83.
[2]廖家.准确、生动、深刻——关于音乐评论的表述[J].人民音乐,2003(05):57-60.
[3]何宽钊.浪漫主义和声的文化——美学阐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01):88-9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