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教育教学方法的差异
杨振宁在美国石溪与中国访问学者和研究生的谈话中讲到:“在美国各个校园里,中国研究生读书考试一般相当好,有不少是名列前茅。在石溪的校史上,有些中国研究生的考试不敢讲是绝后,至少是空前的。但是,考试以后要搞研究工作的时候,好象有些困难,甚至于有人觉得也许中国人的脑筋不能够作研究工作,就只会参加考试。”[15]这充分暴露了我国科学教育中教学方法方面的不足以及培养学生创造力上的欠缺。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受皮亚杰建构主义以及加涅发现学习理论的影响颇深,他们普遍认为,科学教育应该以儿童探究为中心,鼓励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身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主动探索科学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科学结论,并且使新的科学概念经过与头脑中原有的旧概念发生冲突、协调、印证和澄清等过程,将其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或者是生成新的知识。[16]在我国的实际科学教学中,教师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中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为了应付科学考试,只需要记住考试的内容,不必主动去思考科学结论是如何产生和发现的。如此机械的、僵化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过于模型化和公式化,久而久之使学生丧失了个体创造精神和批判思考的能力。这与我国造就创新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所以,科学学习应该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一种探索活动。学生学习科学是凭借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和加工处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体参与才是有效的。因此,西方各国在教学中普遍使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等。这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学的创造精神、求实精神、自由精神和审美精神的培养。在这方面,我们也应深入反思并批判地学习。
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科学教育与西方相比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我们应在深刻反思这种差距的同时,吸取西方科学教育之精华,去其糟粕,以便早日赶上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步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中西科学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