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钱梦龙先生曾指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想方设法摆脱学生的过程。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前提是一定不要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感,教师应当适当地“放手”,达到“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错误在实验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面对错误应让学生学会如果想到实验中可能有错,就要敢于接受错误、检查错误、分析判断、及时纠正。这也正是学生积极思维、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然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研究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会、感受分析问题的过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问题的一般过程以及相关方法、技巧的基础上,应该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验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并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从而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1.即时记录实验数据
在实验学科中,数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录实验数据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它也是实验结果评价的依据。但由于学生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这一环节往往会被忽略。其实可以通过记录实验数据来让学生形成好的实验习惯。在这方面,教师要用实验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数据在实验中的重要性。客观真实是实验记录的灵魂,一定要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根据实验数据即时地、正确地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怎么做的就怎么写。若实验数据有错误时,应让学生养成保留错误的依据,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是解释实验对象1发生变化的重要依据。
2.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也是科学实验活动的重要环节。数据分析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寻找规律得出实验结论,也为实验结果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分析实验数据可以使实验结果变得更具说服力,更真实、更准确。学生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误差或错误,对错误的分析不具有科学性,通常会得出五花八门的结论导致实验失去了其真实性。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辨别。就分析的内容来看,可以是数据分析过程中具体方法的选择,也可以是整个数据分析的过程,辨别这些数据是否是有效的,是否可以排除。其次,是要留给学生们足够的分析时间和机会,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相探讨他们的见解等。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们分析的情况,及时检查并加以指导。
3.善于表达与交流
学生是否善于表达与交流,也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对表达和交流缺少应有的重视,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说学生听,这就忽略了孩子们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取决于两大要素,一是头脑里要有“东西”;二是勤于练习和实践。在科学课堂中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旨在让学生所思所想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学生在表达与交流前,首先要对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在心里有一个完整的概述,对相关的实验内容或结论进行归纳、加工使其能够完整地说出来。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每个学生说,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同时也要尊重学生,无论学生说的对或错,都应耐心地倾听。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由此可见,课堂环境也是影响学生能否轻松交流与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削弱教师在学生心理具有權威性的观念,大胆地、自由地、勇敢地说出自己猜想,不怕自己说错。
孙莹[作者单位:渤海大学辽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有效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教学方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