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学生环境素养研究性学习能力高校世界史学科中渗透环境史教育的研究离不开主体学生,必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开展研究性学习。1.培养学生主动查询资料与整理资料的能力。授课前,教师安排学生查找与所学的世界史知识相关的环境史材料。通过鼓励学生去查找与环境史有关的材料推动学生产生史学学习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以往政治、经济和军事史的框架外,从新兴的史学分支环境史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总结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查询和整理文献资料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新观点。例如,在讲授希腊城邦形成的原因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到地理环境的因素。希腊地区多山地、少大河和平原,自然资源不够丰富,在经济上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在政治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对于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查阅馆藏书籍,关注地理环境对国家经济与政治的影响,帮助学生运用环境史的视角来看待此类问题。2.培养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环境调研,例如通过对生态文明意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民居环境的改善、少数民族生活环境变迁等内容的社会调查,学生把相关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逐渐意识到做个绿色公民的必要性。例如,作者曾带领学生到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进行调研。通过学生亲临赫哲族居住地考察,认识到环境对赫哲族生产和生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学生认识到赫哲族以打渔和狩猎为生的原因,狗在赫哲族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历史学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中学历史教育,在实习期间就会把学到的环境史的教学内容渗透到中学历史教学中去,用环境史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弥补学生环境教育的欠缺,切实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历史学科可以通过环境史的教学来解释全球环境问题,直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间接支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以及环保运动的进行,为人类历史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
参考文献:
[1]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EB/OL].[2020-08-28].
[2]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EB/OL].[2020-08-28].
[3][美]苏珊?鲍尔著,李盼译.古代世界史———从苏美尔王表从天而降到古罗马帝国慢慢衰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96.
[4]朱波.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理论特征及其历史地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
作者:王河江 史云龙 单位:佳木斯大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谈历史学科环境素养教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