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新思政课教学改革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在信息技术时代,思政课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责任,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拓宽教育途径,从黑板粉笔教科书转化为多媒体技术,从一般教学课件转化为网络多媒体课件,从课堂教学拓展到网络平台教学、慕课、私播客、微课等,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政课教学体系[1]。
(三)提升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素养
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素养提升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和针对性,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第一,处理好教学内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切合点,发挥好思政课的政治思想教育作用。第二,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强调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构建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三,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职思政教师要在重大方针政策的解读和研究方面下功夫,不要把对重大理论和政策的肢解、曲解和一知半解带进课堂,同时,要有良好的科研能力。第四,处理好统编教材与教辅讲义的关系,积极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案例分析等教辅用书,把统编教材的高深理论与高职生思想动态相结合,答疑解惑。第五,处理好课堂授课艺术与运用现代数字媒体能力的关系,思政课教师要用传统和现代多种教学手段,构建多维教学空间和平台,满足网络时代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性和互动性的学习需求。
(四)推进以重大理论和实践为核心的专题教学
高职思政课使用与本科院校一样的统编教材,但学时学分却比本科院校少三分一,内容多课时少。对高职思政课教师来讲,教材是纲领性文件,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是基本参考书,教师没有必要对教材所有内容进行讲授,教师在吃透教材基本内容,领会教材基本精神,研读教材和消化教材,结合高职生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加工处理,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有合有分,以体现时代精神的问题为重大理论问题和体现高职生职业要求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实践为核心构建专题化教学,这种以重大理论和实践为核心的专题化教学体系,理论知识内容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易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去观察、思考和实践,以实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这种专题化教学体系,体现了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符合高职生认知规律,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2]。
(五)打造多维立体思政教学平台
鉴于高职生鲜明的个性化特征,高职思政课传统的大班授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根据《创新计划》要求,思政课要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2013年8月,习总书记在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3]思政课在网络信息时代,要发挥好信息传播的主阵地作用,必须构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运用新媒体建设思政课数据资源库,把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典型案例、教学参考视频资料、阅读书目、作业和习题等存放在资源库,教师和学生共享,同时,通过网络课堂、微信、电子邮件、QQ等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这种多维立体的教学平台在网络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六)建立加强过程管理的科学评价体系
虽然高职思政课已经初步构建了过程与结果共存、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兼顾的考核系统,但普遍对过程管理重视不够。加强思政课教学过程管理是确保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目前,有的学校推行《学习手册》制,有的推行网络点评签到制,有的推行教师跟踪责任制,都是对加强过程管理的有益探索。加强过程管理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务真求实学习态度的有效手段,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具备良好学习习惯,拥有积极进取学习态度,是思政课教育要实现的素质目标之一,因此,要创新考试考核办法,建立加强过程管理的科学全面准确评价学生思政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